欢迎来到《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读 - 民主生活会发言 - 无忧范文网~

《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读

时间:2017-07-08 民主生活会发言 点击:
《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十分喜爱和崇拜的记者——周轶君。刚开始明白她是作为《蹡蹡三人行》中常常露脸的女嘉宾,她的冷静淡然的语气十分吸引人;她喜欢侃侃而谈国际关系,偶尔会说起她可爱的混血孩子们;她被马家辉亲切地称作“小君君”;她会这样形容:“我总认为我首先是一个记者,然后是女记者,最终才是女人。”在中东,她经历过匮乏的物资,偶发的歧视甚至性骚扰,还有威胁生命的战火,但这一切在她客观而冷静的描述下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令人惊奇甚至觉得趣味起来。

  本书从作者重回中东开始说起,转换身份的她不再是一位记者,不再带着任务和目的,不再需要在战火纷飞中带着戴着头巾拍照片,奔跑。这一次她能够坐下慢慢地和当地人聊天,聊起起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看法,对未来的期望。更深入地为我们展开真实客观、充满人性的中东画卷。

  我对于中东了解甚少,除了从小向往金字塔的神秘宏伟和大学学校里谜一般的阿拉伯语系,只剩下新闻杂志上涉及的一些资料和照片。本书中的章节以国家地区命名,每一章节前会插入该国家地区的历史事件时间轴,让人纵向的了解后,再谈谈细节讲讲故事,逐渐深入。能够算是讲故事前的“补课”了。周轶君始终带着一种记者的使命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她看到的一切,深入地走进这些生活带我们去看,开口帮我们去问,再加上一些客观的思考。跟着她的笔,我们能够看看那里街上的建筑、商场里的商品、人们的服饰甚至细微的神态。

  讲故事的“小君君”文风十分趣味。她描述斋月晚餐的家庭对话道:“外婆每隔上一段时间,插播一句‘埃尔多安是好的’像交响乐团里定时敲响的三角铁。”她说起分配不均的问题:“埃尔多安的经济华服下露出了赤脚”。说起德黑兰人“别人种树,内贾德种烈士”。她描述伊朗咖啡馆里的年轻人是“绿色革命的展厅,活的”。

  在这个“活的展厅里”,你会发现真实的生活化的中东,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一开始会惊讶于德黑兰的小咖啡馆,竟然从表面看上去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咖啡馆没什么不一样,还充满了18世纪法国咖啡馆的风情。但实际上,那里的向往自由的“左派”气氛,正是因为那里是“反抗者的避难所”。在这些咖啡馆青年社群里,大家以会说不一样口音的英语为傲,令人恍惚间忘记自我身在德黑兰,而是在墨尔本。

  然而,那里还是伊朗,在伊朗的国际化、自由化、精英化的表面之下,存在着风险——比如被认为是间谍而关进监狱。

  关于咖啡馆里的年轻人,我最喜欢这一段:

  咖啡馆里都是熟客。身后那桌,一个男生顶着非洲“爆炸头”,茂盛得旁若无人。咖啡馆里的人无一例外都参加了2009年抗议。政治抗争平息,他们(伊朗年轻人)只为生活中的一点点自由辩护。“爆炸头”不止一次被警察拦下,以致发明了标准回答。警察问:“干什么的?”答:“话剧演员。”“演什么?”“一棵树。”有次一个年轻警察跟“爆炸头”聊天,说不喜欢(警察)这份工作,月入不到100美元,还觉得爆炸头蛮好看。

  从古到今,由于地缘关系,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中东地区一向是焦点区域。走过16个国家、访问135位人物——周轶君对中东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还将目光转向了中东以外的其他地区,比如乌克兰、尼泊尔、委内瑞拉,德国、瑞士、英国等。我们看不到的世界有时候光鲜亮丽,有时候充满了古老的矛盾:极权、暴力、危机,伴随着“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一波未平而又起。此刻,互联网成为新时代冲突的助推力,社会冲突的主角也变成了生活较富裕的人。不再是“从无到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中产阶级开始争取更多的权利……

  走出中东,周轶君逐一再现了她所见所感。跟随这个勇敢的女记者客观、真实、思辨的讲述,体会那些人物、家庭的平凡或者不平凡的故事和背后的情感。这是发生在我们以外的世界上那些地方的故事。

  作者:树澪

热门标签: 走出趣 走出办公室
《《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