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 教学设计 - 无忧范文网~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时间:2021-06-10 教学设计 点击: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要素进行有序的安排,并确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演讲词。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

  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出示鼎的图片及字形演变)同学们你们看,象形字的“鼎”就像一幅画记录着这个字的本意。他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想想毛主席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再读,体会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自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试着概括小标题。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关键词。

  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通过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原来那么长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这几个关键词了,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方面,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提出观点以后,要想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还要以理服人,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席围绕观点怎么展开说、深入说,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四、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死的意义”这部分,主席在表达这一观点时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引用

  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更有说服力)

  (2)你还积累了哪些关于生死的名言?(学生交流)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像主席一样引用名言,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2、对比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这句其实就讲一个字——死。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个“死”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牺牲、献身、捐躯、就义)同样是死,这些解释能用在“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中的“死”吗?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明白死的不同意义。

  同样一个字,却写出了不同的死法。一个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敬佩,一个表达了对法西斯的愤恨。

  (2)男女生对比读出这种情感。

  (3)你还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

  3、举例

  “张思德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为什么说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课后资料袋去理解。

  小结:毛主席就是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对“死的意义”做出解释。在这一自然段中,毛主席围绕中心观点发表了他的看法,我们来一起整体读一读这一段。

  4、尝试背诵。

  五、小练笔

  我们来看这一自然段,毛主席围绕自己的观点,先引用名言,再用对比,最后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们学会这个方法了吗?让我们试着用一用。

  这个单元的习作是《我的理想》,习作的开头,我们可以先谈一谈。请同学们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写自己对于理想的观点。可以选择一种方法,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写完以后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小提示:

  1、提出自己对理想的观点

  例如:理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2、引用名言警句(出示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供学生参考)

  3、对比有无理想的区别

  4、举名人为理想奋斗走向成功的事例。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

  ——何塞·黎萨尔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议论性文章有三要素,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也来揭晓议论文三要素的秘密。

第2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鼎”,初读课文。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

  了解张思德生平,搜集张思德的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播放阅兵式】

  2、同学们听见了吗?那口号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为人民服务》   【出示课题】

  3、请同学们整齐响亮地读一遍课题。

  二、聚焦文体  理清脉络

  1、找五名同学分段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和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说说这篇课文和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揭示文体:议论文】

  3、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学议论文有个规律,每段话都有明确的观点,这些观点的表述,大多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都能学会了。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运用这个规律学习这篇课文。出示合作学习要求:仔细读课文2、3、4自然段,找出每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句中的关键词。

  4、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完成学习要求。

  5、那么难的一篇课文,现在就剩下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6、主席的演讲线索清晰,先讲——死的意义;再讲——不怕批评;最后讲——团结互助,同学们,这样抓住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是不是只要知道观点就行了呢?

  三、紧扣重点   感悟写法

  1、主席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2、初步认识“引用法”,理解引用的好处,吟诵有关生死的名句。

  3、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理解两个“死”字的意义,体会情感,并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感情。

  4、体会“举例子”意义,并通过说《张思德》故事,使“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具体形象化。

  四、学习小结   升华主题  

   1、小结:同学们,在这一段中,主席提出了“死的意义”这个观点,并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将这个观点阐述具体,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是有一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以后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和这样的结构。

   2、家庭作业: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提出一个观点,用上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同学们,张思德永远地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3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以“为人民服务”的论点为中心统领全文,整合处理教材;指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文章的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可以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为突破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理解论证的方法,学生在研究、分析、解读中获得经验。然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对文中其他自然段进行自学自悟。在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

  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板书课题)

  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料,加深对写作背景的理解。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主席如此敬重?(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学生汇报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播放微视频)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1944年9月,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密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将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稿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演讲稿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识人物→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基本环节。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练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通课文: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3.识字学词:可以让学生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1)生字:泰、炊、葬。

  ①指四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

  ②学生练写生字,互相评价欣赏。

  (2)理解词语: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4.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自学、互学等多种形式,以期待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回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去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毛主席的演讲)

  2.学生交流,感情提升。

  看到那张笑脸了吗?笑容很灿烂,很有朝气,只可惜太过短暂。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自己概括出小标题并标注在教材上。

  4.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课文是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5.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旨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依据标题,复述课文

  1.依据概括的小标题,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教师相机订正指导。

  2.过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读全文,明确主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交流思考: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2.导学: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思路清晰,能整体把握教材。

  三、整体入手,提炼重点

  1.重点之一:队伍的宗旨。

  课件出示: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追问:“我们这个队伍”的目的是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思考:从“完全”“彻底”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学生朗读。

  2.重点之二:死的意义。 

  课件出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出示句子,给句中的“死”字换个合适的词语。(牺牲)

  (2)回忆张思德同志是如何牺牲的。

  (3)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比泰山重),“轻于鸿毛”(比鸿毛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影视作品中的正、反两面人物的死去理解。

  (4)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5)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要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引导学生联系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来谈,也可以联系革命先烈或者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的事迹去谈。

  ②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③拓展阅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臧克家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6)体会句子写法:这里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显示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7)小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对比,能让学生感受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认识议论文的写法。在理解句子含义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交流感受。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使文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

  四、理解感悟,突破难点

  1.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1)指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2)“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能会有谁提出?

  (3)毛主席举了谁的例子?他的建议为什么被采纳?

  2.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找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五、品读感悟,理解深意

  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寄托”“哀思”的意思。

  (2)导思: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为什么要使人民团结起来?重点强调:团结起来要干什么?过去要讲团结,现在呢?

  设计意图:这两个自然段易于理解,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体现高年级的教学特点,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拓展阅读,模拟演讲

  1.引导学习“阅读链接”内容,并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1)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体会人民失去周总理的心情。

  (2)交流感受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2.自选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

  (1)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样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只有学生从枯涩的文字中得到乐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堂上,通过背景意境的渲染让语文味十足。教学中从课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主旨,悟道理,由理及情,使比较难理解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时,学生对“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再转到普通的劳动者。让学生认识到“比泰山还重”的生命并不在于它消失的形式,而在于它存在时的价值,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热门标签: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作业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三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