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十一篇】 - 师德师风建设 - 无忧范文网~

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十一篇】

时间:2021-06-14 师德师风建设 点击:

违法建设,是指未经规划国土部门批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

【篇一】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为推进我县“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平安健康成长,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及校园周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为我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我校成立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工作重点

         1、开展师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和犯罪行为发生。

         2、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3、继续抓好学校危房改造,完善学校内外各类活动场所的安全设施,确保师生校内各项学习、生活、活动安全。

         4、加强校内外活动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伤亡事故发生。

         5、加强饮食卫生安全管理,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6、积极开展暑期防学生溺水工作,确保学生暑期活动安全。

         7、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应急能力。

         8、加强学校门卫及校内巡查和机动车辆进出校园管理,加大学校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力度,积极化解发生在学校内部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积极配合公安、交通、文化、卫生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四、具体分工与工作任务  

         1、排查和消除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杜绝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不冷静、不理智行为,防止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制定并细化教育措施,循序渐进进行教育培养的计划。

         2、按照学校要求,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进行教育管理,通过班主任了解本年级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

         3、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学生情况的了解及时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

         4、各任课教师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和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进行教育处理,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告诉班主任。体育老师负责体育课中的安全,特别是器械使用和运动过程中的学生安全。

         5、各实验教师、信息学科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或上机时,要进行安全用电和操作规程的教育,尤其在使用化学危险药品时更要高度警惕,防止学生触电或被药品灼伤。一旦出现意外,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五、具体措施  

         (一)切实抓好班级安全工作。

         1、抓好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做到随时检查室内门窗,特别是电器设备的隐患。保证用电安全检查,不乱动电源插座,信息课上要按规定程序操作机器。

         2、严格遵守制度饮用水卫生制度,做好卫生教育工作,不到小摊小贩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注意身体健康。

         3、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报告制度。保证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内课间不乱跑,不拥挤,上下楼梯快步轻声,靠右边。在学校设立警示标志,教育学生放学按时离校,不经老师允许不能随意在校园内逗留。入校后不得随便出校门。上体育课、晨练及课外活动是要注意与他人合作,防止机械伤人,保证安全。

         4、组织学习《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

         5、向家长发放有关安全方面的通知和要求,确保做到安全告知的义务。

          (二)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青少年自护教育。

         1、在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是抓好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使学生在创建中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3、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利用班训、班会和队会等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传授自护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加大防范力度,防患于未燃。

         4、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同学、老师保持和谐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自觉遵守《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不看不健康的书、报等;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行为不良”学生帮教机制,教好“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家访谈话制度。

         6、做到关爱,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活动。

         1、开展“学生远离网吧”和“学生远离无证摊贩”的活动。

         2、上学、放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街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不能接受陌生人馈赠礼物,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打急救电话和必备电话求得110帮助。

         六、活动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我校从实际出发,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组织开展“综治宣传月”、“中小学安全宣传日”、“学校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活动中,抓好活动安全、游泳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重要环节的安全常识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意识。通过广播专刊、专题讲座、升旗仪式、收看专题片、每日五分钟安全教育等形式,使专项整治工作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真正落实到位。

          (二)检查整改、完善措施阶段

         开展重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学校化学危险品管理及学校危房危屋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篇二】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全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水平为目标,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深化“三个以案”和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成效凝聚成全大厅工作发展的新动力,推动为人民群众办事的热情。
  二、工作目标
  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推拖卡拿”等违反纪律的行为,积极营造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着力增强贴心服务的意识和责任,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实现政务服务大厅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三、工作重点
  注重从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抓起,重点治理侵害服务对象利益、破坏投资环境、影响行政效率、损害发展形象等违反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的行为,特别是直接服务群众、坚决查处和纠正不打招呼不办事、不请吃喝不办事、不表“意思”不办事等权力寻租、非法谋利的行为。
  (一) “推”的方面,重点治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
  1.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重要决策部署不及时、不认真、不负责,或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使决策部署得不到及时有效落实,上推下卸、不敢担当的:
  2.对需要部门之间配合协作的事项,不主动配合协作,固守条条框框,不研究解决办法就拒绝办理,致使工作延搁、工程项目建设延误,造成损失的:
  3.特权思想严重,高高在上,对待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态度冷漠、敷衍应付,不为办成事想办法、只为不办事找理由,推而不办、推诿扯皮的。
  (二)“拖”的方面,重点治理办事流程不优、职责不清问题
  1.不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把应办事项转给他人又不跟踪落实的:不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办结时限超出法定时限或承诺时限的:
  2.不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办事拖拉、工作敷衍塞责,应当立即办理而不办理,应当当场解决而不解决;可以提前办完却故意卡着最后时限办理的:
  (三)“卡”的方面,重点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1.不及时安排专班专人为企业提供接洽、联系、申请、网上、线下审批办结等全流程、精准化的无偿服务,未落实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要求。
  2.工作程序能简不简,擅自增加办事环节、提高办事门槛,让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疲于填表、排队和跑部门求签字:故意刁难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从中作梗的;
  3.利用信息不对称,拿本本说事、用责任压人,片面打着上级政策、法律法规的幌子,依规依法不办事的;
  4.对投诉过本部门和单位的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故意刁难甚至压着不办,导致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的办理事项迟迟落实不到位的;
  5.利用职权勾结“黑中介”寻租谋利,指定、推荐、暗示中介服务机构,对其他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故意不采信、不认可、压分数,形成服务被“关系中介”垄断,导致乱收费、质量差、效率低的。
  (四)“拿”的方面,重点治理政策梗阻、弄权勒索问题
  1.接受或要求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请吃、索要或收取钱物的;
  2.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等变相暗示服务管理对象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要钱要物的:
  3.搞权力寻租、暗箱操作,通过中间人、中介机构以及各种代办机构违规操作、变相收费,变无偿公共服务为有偿服务,谋取非法利益的:
  4.向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乱摊派,要求购买指定机构提供的商品、服务或者报销、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的:
  5.利用职务影响找服务对象办私事、谋私利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数据资源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XX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XX,党组成员、副局长XX,党组成员XX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具体成员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整体推进落实。各窗口、股室、中心,要充分认识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党组领导、要切实强化主体意识,各窗口、股室、中心要履行本部门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的职责,亲自研究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二)抓好工作落实。各部门要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筛选整理一批营商环境打造方面存在问题和困难,以问题为导向,结合部门职责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案及明确相应的配合部门。各部门要切实根据方案要求,围绕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各部门要按照县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县营商环境“面对面”电视问政工作要求,电视问政过程中,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主动认领、立行立改、限时办结,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增强电视问政的公众参与度、社会公信力和监督有效性。对电视问政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落实、群众满意度较低的,按照有关规定依规严格处理。
  (三)营造浓厚氛围。要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对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进行宣传报道,将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程置于阳光下,吸引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到意见征集、问题整治、满意度评价等活动中来,达到实时互动交流、随时问需于民、及时接受监督的目的。同时要及时宣传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形成全社会共同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督导问责。督查室巡查、一案一督、 暗访等方式,对各窗口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进行督导检查。对问题查找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低的窗口和股室,启动调查、通报、问责程序。
  附件:《XX数据资源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XX数据资源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XX
  副组长:XX XX
  成员: XX XX XX

【篇三】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9〕32号)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的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做好非煤矿山领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相关工作,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摆上重要日程,把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之中,同时部署,同时组织实施。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要重点整治没有正规设计、系统存在缺陷,井巷没有两个独立、直达地面、能行人的安全出口,顶板不稳固的采场没有采取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提升设备设施,井下防洪、防透水及排水措施不落实,没有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通风系统、风质、风量、风速不符合规程要求,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不规范、不到位,通讯系统不到位、不可靠,采空区、火工品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等9个方面的安全隐患。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要重点整治一面坡和伞檐开采、不实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分层)开采,边坡出现变形和滑动迹象,排土场排土工艺参数不符合设计规定,未建立排土场监测制度,排土场下游人员和重要设施受隐患威胁等5个方面的安全隐患。
  尾矿库:要加大对危库、险库、病库的治理力度,重点整治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擅自利用废弃尾矿库进行生产,没有正规设计,超量排放储存尾矿、私堆乱建以及擅自违规加高坝体,无主管单位或监管单位不明确,危库未停产抢险、险库未在限定时间内消除险情、病库未按照规程要求限期整改等7个方面的安全隐患。
  石油天然气开采储运:重点对无井控设计,未配套防喷、节流压井管汇,钻开油气层前检查验收制度不落实,油气层钻井过程中的井控措施不到位,井涌、溢流处理等防井喷措施不完善不落实,含硫油气井的地质及钻井工程设计、井场及钻井设备的布置、井控装置、硫化氢探测报警、点火程序、点火器材配备等不达标不落实,油库群和地下储气库等重大危险源防火间距、泄压放空设施、消防设施、防爆工具、泄漏监测系统和防雷电防静电装置等不符合标准、措施不落实等7个方面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治。
  要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证照不全、关闭取缔后又死灰复燃、拒不执行停产整改指令擅自生产、私挖滥采、以采代探、超层越界等非法违法生产行为。
  二、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基础建设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与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基础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80号),认真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工作。要逐步将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作为金属非金属矿山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基本条件,加大推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力度,督促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并积极探索在落实相关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减少对企业检查频率等方面采取鼓励措施,激励企业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等级。
  中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要重点围绕“设计建设合法,安全出口畅通,提升运输可靠,通风系统完善,水火防范到位,顶板边帮稳固,安全管理规范”7个方面,露天矿山要重点围绕“设计建设合法,开采工艺先进,排土有序规范,安全管理到位”4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尾矿库企业要重点围绕“建设规范,筑放合理,排洪可靠,监测有效,管理到位”5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石油企业要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要在健全领导承诺制度,完善各类作业文件和程序文件,加强专业技术管理,落实防井喷失控、防硫化氢中毒、防恶劣气象灾害措施,加强应急管理,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做更加深入的工作,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
  三、积极推广使用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用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逐步提高企业机械化水平。要继续大力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在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应用,推广使用机械铲装、液压锤二次破碎工艺,推行非电起爆系统等安全性能好的起爆器材;积极推广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和井下避难所技术;鼓励采用尾矿充填、干式排尾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和引导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率先在三等以上尾矿库推行示范;加强安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推广视频系统、e安通等先进设备设施的应用。同时,要在地下矿山采空区监控、地压监测、通风系统完善、露天边坡监测与治理、安全先进采矿工艺研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间的合作,通过联合攻关,早出成果,搞好转化与应用,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
  四、着力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力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创新分级监管机制。通过调查摸底,对各类企业进行定性、定量评估,确定安全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更好地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二是创新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工作制度,细化执法责任、执法内容和执法形式,实现联合执法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建立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数据库,实现企业违法记录信息监管部门共享;通过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部门间行政执法移交制度,让违法企业无藏身之地。
  三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层层实行目标管理、领导干部安全述职和诫勉谈话、定期考评、重特大事故“一票否决”等做法,加强政绩业绩考核,促进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
  四是创新投入机制。通过完善安全成本切块、设立安全专项基金等制度,确保安全投入渠道畅通、资金充足;通过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投入、安全培训投入、安全科技投入、安全设施投入、隐患整改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性投入与企业自主投入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五是创新事故查处机制。通过制定事故调查组工作规则,细化相关部门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强化调查组权威,落实“四不放过”原则,提高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的成效。

【篇四】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2013年中渝梧桐郡三期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宣教、大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结合中渝梧桐郡三期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总公司安全处决定从2013年4月15日至12月31日,在项目范围内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宣教、大整治”行动(以下简称“四大行动”),并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落实好企业(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认真开展好“四大行动”工作,务求实效,全力促进中渝梧桐郡三期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职民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技能。

  2.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各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全面促进“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进程,促使各单位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防御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工作原则:全面覆盖、重点督查、务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查找安全薄弱环节和死角,全面监督和整改;指挥部将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督促检查,落实隐患整改,确保工作到位。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四大行动”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指挥部成立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余秀副组长:焦斌

  成员:曹峰、余道江、赵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督查各相关部门开展落实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大宣教、大执法”工作执行情况,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2013年4月~4月30日)

  各单位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展开动员部署,全面宣传、大力发动,营造活动氛围。

  (二)大排查、大整治(分两次进行,上半年为4月~6月,下半年为7月~12月)

  各单位按照上、下半年各一次,结合黄金周、雨季、六月安全月、十八大、冬季等重要时段的要求,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排查以单位自查为主,要做到不漏一个部位,不漏一个环节,不漏一道工序、不漏一个岗位,不漏一台设备,不留一处死角。坚持边排查,边整改,以排查促整改,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做到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做到不彻底解决问题不撒手。安全部将根据工作计划,适时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督促检查工作。

  (三)大宣教、大执法(2013年5月~12月)

  大宣教:各参建项目必须按照培训要求开展“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确保相关人员都持证上岗。积极开展新进场工人“三级”教育以及重新上岗和使用“四新”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合理安排好每年不少于两次专门的安全培训和日常的教育学习。做好日常的安全技术交底,落实“一会一校”制度。

  大执法:各部门结合大排查、大整治、大宣教行动,以及六月安全月,“平安工地”创建,“安康杯”竞赛等活动,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上级重要安全生产文件、安全业务知识的全员宣传教育,实现100%全覆盖。以多形式、多角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安全生产活动气氛。

  五、工作内容

  (一)大排查大整治

  1.监理人员资格、持证、配备及履职情况;

  2.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资质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3.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批以及方案的现场落实情况;

  4.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5.安全生产费的使用情况;

  6.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防控及告知等规定的执行情况;

  7.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建立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及有关物资、设备的配备和维护情况;

  8.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措施实施情况;

  9.职民工驻地安全管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10.特种设备的检验备案及使用管理情况。

  (二)大宣教大执法

  1.项目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收看视频讲座、参加培训等办法,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等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确保“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施工作业人员岗前安全知识培训全覆盖,持证上岗率、培训率达到100%。

  2.项目部要大力开展近期有关会议、文件精神以及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部署的宣贯活动;要加大宣传投入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日等形式,采取标语、墙报、会议、印发资料、讲课、班前教育、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形成“群防群治”、“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3.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应急演练、劳动竞赛等形式,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提升各类从业人员安全技能。

  (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救援教育,提高从业人员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

  (2)组织开展事故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事故的自救能力;

  (3)加强值班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培训。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实把握开展“四大行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实真抓实干,确保龙湖后工三期建设项目安全生产。

  (二)各单位要立即成立“四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通知要求,明确责任,细化方案,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排查整治隐患,并做到责任化、制度化、经常化,抓出成效。

  (三)实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各单位要按照工作内容和自身承担的安全责任,主动向职民工、上级和社会做出安全生产承诺,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四)排查有力,整治到位。排查工作要全面、细致、到位,对待隐患必须严肃认真,决不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做到真查真验。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存档备查,实行挂牌督办,整改不力或不整改的,坚决停工,直到具备安全作业条件为止;对查出的问题,要深究原因,查找根源,尤其是一些复杂问题,应借助科技手段,科学分析验算,得出可靠结论,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彻底解决到位。

  (五)严格责任追究。各单位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双责”,确实加强责任追究,对检查、督促工作组织不力、不负责任的,落实不到位,检查工作流于走过场、图形式的,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决不姑息,对造成刑事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通信畅通。各单位要明确联络员,负责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工作方案、检查总结和统计报表上报工作。于6月5日及12月25日前将上半年工作小结、全年总结和统计报表报送安全处“四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全处),以便统一汇总上报公司工作领导小组。

【篇五】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6月20日,我院召开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动员部署会。副院长肖清作动员部署讲话,全院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肖清传达了《关于印发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并对安全生产三年整治行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他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在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十分重大。全院干部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抓紧抓实各个环节,以最坚决的态度强化执行,以最严厉的措施狠抓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篇六】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但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农产品供给还不完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需要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提高农业供给的适应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重要途径,也是重要任务。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总体看,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强度依然较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偏低,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向全要素保护、全区域修复、全链条供给、全方位支撑转变,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质量效益仍然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加快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创建农业品牌,全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适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打造,选育一批突破性农作物品种和畜禽水产良种,建设一批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落实“产出来”与“管出来”要求,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强投入品使用、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标准制修订。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引导资源要素向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集聚。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育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和节水高抗新品种,建设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8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0个,打造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个、企业品牌500个、农产品品牌100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以上,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取得积极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加快选育一批新品种。重点是“四个一批”: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现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遴选优异育种材料。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特色品种,针对当前地方正在推广应用的大豆、小麦、生猪等农作物与畜禽良种,采取品种选择、比较试验、原种繁殖等技术措施,加快提纯复壮一批品种。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西北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西南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一批区域性果菜茶等园艺作物良种苗木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二)加快推进品质提升。推广优良品种,推广一批强筋弱筋优质小麦、高蛋白高油玉米、优质粳稻籼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等品种,推广一批优质晚熟柑橘、特色茶叶、优质蔬菜、道地药材等品种,推广一批禽类、生猪、奶牛、水产等良种。集成推广技术模式,研发创制高端农机装备和适宜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集成创新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净化农业产地环境,针对不同区域土壤退化或污染现状,制定完善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盐渍化、东北黑土退化、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加快治理修复,提高土壤地力,以清洁的产地环境生产优质的农产品。推广绿色投入品,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推广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推广安全绿色兽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分行业、分品种筛选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建立品质评价方法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 

  (三)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快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品牌打造、分等分级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推动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30个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300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生资配送、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拉动,拓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延长供应时间,保证产品质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重点区域先行示范促动,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四)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农业品牌标准,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加强品牌管理,制定农业品牌工作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发布品牌目录与消费索引。建立农业品牌评价体系,发布公益性农业品牌评价与发展指数,完善评价和退出机制。强化农业品牌监管,实行农业品牌动态管理,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促进品牌营销,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培育品牌文化,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促进品牌营销,引导1000个国内优秀农业品牌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支持建立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依法实施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指导,建立农药、兽用处方药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购销台账。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设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阳光农安”智慧监管模式,推进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开展“治违禁促提升”行动,严厉查处禁限用农药、食品动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使用及超标问题。完善生产主体名录,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增加重点监管对象检查频次,严格落实“双随机”要求,扎实开展监督抽查、飞行检查。 

  (六)深入推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完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审核流程和技术规范,规范标志使用,加强相关风险监测和证后监管,稳步扩大认证规模,严格淘汰退出机制。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一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挖掘保护传统农耕文化,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发展。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信息化管理。指导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规范开具合格证,提升合格证含金量,提高带证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已有监管措施的融合推进,探索开证主体信用评价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农业农村部成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指导组,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指导服务,推动措施落实。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成立相应的协调指导组,细化实施方案,统筹项目资金,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工作。重点区域先行示范的所在县(市)应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小组,加强协调,聚合力量,推进落实。 

  (二)创新推进机制。制定任务清单,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和重点任务,细化到相关司局,落实到重点区域,逐项逐区落实。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完善考核制度,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三)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可结合实际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实施区域倾斜。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扩大信贷规模。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功能。 

  (四)强化科技支撑。支持科研单位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突破性品种,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进入商业化育种体系。指导县(市)成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专家顾问团,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 

  (五)强化法治保障。在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保护、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使用禁用投入品、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强化宣传引导。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媒介,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扩大展示推介,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各地及时总结、发现典型,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篇七】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贵州省、铜仁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2个专题实施方案、14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全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明显增强,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职工参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决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坚持预防为主。从注重事故处理向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坚持“四个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更加注重从源头上管控高危行业、从系统上治理安全风险隐患、在制度设计上推动公共安全治理的改革创新。

  二、主要任务

  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重点分2个专题和14个行业领域深入推动实施。

  (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有关部门(党组)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专题讲座学、个人自学等方式,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单位集中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分级分批组织安全监管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轮训,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二是全面系统宣传贯彻。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有关部门(党组)要将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党委宣传工作重点,精心制定宣传方案,部署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题宣讲活动。县融媒体中心要开设专题专栏,结合“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推出重点报道、学习文章、访谈评论,积极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县安委办、县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印《公众应急安全知识手册》,联合教育部门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工作。结合曝光安全生产典型问题,强化警示教育,营造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不得放松的社会氛围。三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贵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健全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会议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本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指导生产企业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切实消除盲区漏洞。建立健全企业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行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县安委会要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完善落实安全诚信、安全承诺、专家服务、举报奖励和舆论监督等措施。四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紧紧围绕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修订完善安全设防标准。突出煤矿、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要特别重视加强化工、桥梁、隧道、电力、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措施落实,确保万无一失。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中共铜仁市委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矿山安全监察、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执法体制改革。五是加强安全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到2022年底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有关部门(党组)负责,以下均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一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推进企业依法经营,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推动出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加强安全考核,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021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二是加强各类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应用。推动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机制,规范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明确“查什么怎么查”、“做什么怎么做”,2021年底前建立企业“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四是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用足用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支持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有关财税政策,重点用于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各重点行业领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分行业领域明确3年建设任务,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规范化。六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举报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七是落实企业应急处置责任,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及危害,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严格遵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有关规定。(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中国邮政沿河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煤矿安全整治。一是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坚决有效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发生;加大重大灾害精准治理,在“十四五”时期努力推进实施一批瓦斯综合治理和水害、火灾防治工程,加大重大灾害治理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加大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力度,到 2022年全县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30万吨/年以下煤矿全部关停退出。三是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划定开采范围,规范采矿秩序,加强整合技改扩能煤矿安全监管,对不按批复设计施工、边建设边生产的,取消整合技改资格。四是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原则,推进“一优三减”,规范用工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加快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灾害严重矿井采掘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2022年底前,采掘智能化工作面达到1个以上。建成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遏制煤矿事故、降低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五是提高执法能力质量和信息化远程监管监察水平,生产建设矿井基本实现远程监管监察。(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一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地见效。二是严格执行新建化工项目准入条件及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格控制涉及光气等有毒气体、硝酸铵等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三是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回头看”,从源头提升发证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四是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实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降低高危岗位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开展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防撞报警系统相关标准贯彻实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强制全部安装远程提醒监控系统,实现运输过程实时定位及路径记录。五是继续推进“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完善,2020年底前上述系统装备和使用率必须达到100%,未实现或未投用的,一律停产整改。六是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2022年底前所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七是完善和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分级分类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和隐患,2022年底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沿河分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防灭火(消防、森林防灭火)安全整治。消防:一是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制定实施“一城一策、一区一策”综合治理方案,2022年底前分类分批完成督办整改。二是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制定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2022年底前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三是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以及乡村火灾,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2022年底前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四是县教育、民政、文体广电旅游(文物)、卫生健康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3年整治目标任务,推动本系统单位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推动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努力到2022年底前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建成城市消防大数据库。(县消防救援大队牵头,县应急管理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林业局、县教育局、县工业商务局(县大数据管理局)、县民宗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森林防灭火: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机制,深入开展野外火源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沿河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完善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提升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水平,大力推动森林消防专(兼)职队伍建设。(县林业局、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公安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道路运输安全整治。一是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公路建设任务,巩固提升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效果,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和危桥改造整治,推进团雾多发路段科学管控,深化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推进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清理整治农村“马路市场”。二是依法加强对老旧客车和卧铺客车的重点监管,推动公交车安装驾驶区隔离设施,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座椅安装强度,增强车辆高速行驶稳定性、抗倾覆性和防爆胎能力;努力提高重载货车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加强对货车辅助制动装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治超信息监管系统,严格落实治超“一超四罚”措施,深化“百吨王”专项整治,努力到2022年基本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重点整治常压液体危险货物不合规罐车、非法夹带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统一的旅客乘坐客运车辆禁止携带和限制携带物品目录清单。四是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动态监管,督促客运车辆司乘人员规范使用安全带,严格旅游客运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运输企业实施挂牌督办,持续深化“高危风险企业”“终生禁驾人员”等曝光行动。五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依法严查严处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动态监控装置应装未装、人为关闭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清查“黑服务区”、“黑站点”、“黑企业”、“黑车”。(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牵头,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业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交通运输(邮政、水上交通、城市客运和渔业船舶安全整治)。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托运、违规承运危险货物行为,整治危险货物储存场所;开展公路、水运并行交汇地段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邮政:加强寄递渠道安全整治,升级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坚决将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禁止寄递物品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强化寄递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火灾、车辆安全、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寄递安全综合治理,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三个责任”。(中国邮政沿河分公司牵头,县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水上交通:加强辖区重点船舶、重点水域安全监管,开展船舶码头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严厉打击渡船超航线、超乘客定额、超核定载重线、超核定抗风等级冒险航行,加强商渔船碰撞事故防范,以客运和危险货物作业为重点,强化码头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船艇和海事监管、保障装备设施、船舶应急设备建设。(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城市客运:加强交通运营管理,健全安全监管协调沟通工作机制,强化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设施设备维修及更新改造,提升设施设备运行可靠性。(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应急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渔业船舶:强化渔船和渔港水域安全监管,开展以渔船脱检脱管、船舶不适航和船员不适任为重点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渔船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冒险航行作业行为,全面提升依港管船管人管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非煤矿山安全整治。一是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深入推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二是认真落实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严防地下矿山中毒窒息、火灾、跑车坠罐、透水、冒顶片帮,露天矿山坍塌、爆炸等事故,严厉打击外包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认真落实8部门印发的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落实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尾矿库安全包保责任制,2022年底前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达到100%。四是强化油气增储扩能安全保障,防范化解油气增储扩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局沿河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建筑工程(城乡房屋和市政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设施、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安全整治。城乡房屋和市政工程建设:开展各方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提升、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管建设、施工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设施: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见》,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设施安全和行业消防安全等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县水务局牵头,县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公路水路工程建设: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22年底初步建立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化风险隐患预防控制,2020年底完成行业重大风险摸排工作,建立重大风险基础信息、防控责任、监测监控、防范措施、应急处置5个清单,实现清单动态更新。持续开展公路水运工程红线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整治《贵州省公路水运项目“坚守工程质量安全红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所列30条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城市建设安全整治。一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将城市安全韧性作为城市体检评估的重要内容,将城市安全发展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城市安全平台体系,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全面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酒店、饭店、学校、体育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督导各地整治安全隐患;根据城市建设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明确建筑物所有权人、参建各方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三是开展摸底调查,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推动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四是落实燃气工程按技术标准,健全燃气行业管理和事故防范长效机制;建立渣土受纳场常态监测机制、推动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五是开展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专项治理,依法打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六是结合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动解决城市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工业商务局、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市场监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城市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及工贸行业企业、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整治。工业园区等功能区: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配齐配强专业执法力量,落实监管责任;推进工业园区智慧化进程,努力到2022年底前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率100%。二是制定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规范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严格进园入园项目准入,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内企业,完善公共设施,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建立工业园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工业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限期整改提升,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封闭化管理。四是深化整治冶金类工业园区安全隐患,加强仓储物流园区等安全管理。(县工业商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科技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林业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工贸行业企业:一是严格按照“三个必须”原则压紧压实工贸行业安全监管责任。二是按照安全监管分类标准进一步摸清搞准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底数。三是持续推进工贸行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四是深入开展冶金煤气、涉爆粉尘、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环节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工业商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科技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完善监管部门民爆生产销售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加强民爆生产销售企业外部安全距离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做到一人一档。实施民爆行业无(少)人化专项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县工业商务局牵头,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危险废物等安全整治。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对属性不明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鉴定,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单位可能存在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确保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安全。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联单制度,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大打击故意隐瞒、偷放偷排或违法违规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力度。推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消除处置能力瓶颈。督促企业对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组织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和隐患排查治理。(市生态环境局沿河分局、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局、县公安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煤改气”、洁净型煤、垃圾、污水和涉爆粉尘等:加强“煤改气”、洁净型煤燃用以及渣土、生活垃圾、污水和涉爆粉尘的贮存、处置等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相应的安全责任措施落实,确保人身安全。(县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沿河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发展改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健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大型游乐设施乘客束缚装置、客运架空索道和涉氨、燃气等剧毒、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排查整治。加强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特种设备“双控”体系,提升电梯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推进气瓶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稳步推进电梯维护保养、检验检测改革试点工作,深化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完善特种设备标准体系。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全县特种设备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和事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应急管理局、县教育局、县工业商务局、县公安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旅游安全整治。强化旅游安全联合监管执法,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满意旅游行动和涉文涉旅隐患排查整治等行动,加大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整治力度。针对沿河旅游的风险特征,推动加快文化和旅游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建立旅游医疗与安全急救、旅游危机管理与游客反应快速应变双重旅游救援系统。依托“行游贵州”旅游安全预警提示系统,加强对游客的预警提示和信息发布。研发“互联网+安全”管理模块,建立完善旅游安全生产智能监管平台。(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牵头,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乡村(农村、农业园区、饮水)安全整治。农村:围绕畜牧业、渔业、农机、农村能源、农药和其他领域,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的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认真分析农村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从源头抓住农村安全的隐患点、防范的薄弱点、事故的多发点,着力防范化解农村安全风险。整合有关部门资源和力量,形成关注农村、推动农村的工作合力。发挥乡镇站所和农村党组织服务职能,推进乡村安全文明,提升农村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平安乡村建设。(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农业园区:一是完善农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农业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二是规范农业园区规划布局,严格农业园区项目准入把关,强化农业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三是开展农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农业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四是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夯实农业园区信息化和应急保障等安全基础。(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按职责分工负责)。饮水: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建立风险基础信息、防控责任、监测监控、防范措施、应急处置5个清单,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供水设施和行业消防安全等整治工作,深化源头治理,切实防范化解农村供水安全风险。(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沿河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地质灾害防治。积极配合重点区域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县城所在地、重点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全面夯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基础,扎实抓好已建成的隐患点自动化监测点运行和维护管理,努力构建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稳步提升地质灾害技防能力;完成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有效提升全县防灾减灾水平。(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以上实施方案由相关部门具体制定,其他有关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5月31日前)。制定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2个专题实施方案和14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启动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以及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等,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6月至12月)。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深入分析一些地方和行业领域复工复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和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开小灶”、推广有关地方和标杆企业的经验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结合各地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在全县推广。总结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生产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转化为规章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分年度总结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情况,并报送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安委会办公室汇总梳理向县委、县政府及市安委办报告;2022年12月,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向县委、县政府及市安委办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支刚任组长,常务副县长田兴国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专题、专项整治分别成立专题组、专项整治组,负责组织领导对应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由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应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安委会建立主任办公例会制度,定期研究专项行动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委办,有关部门派联络员参加,适时进行集中办公,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强化领导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层层抓好组织实施,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更不能将其视为无关痛痒的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制度机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协调推动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县安委会加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动态检查和过程监督,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二)完善规章制度。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建立安全生产公益诉讼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全过程追溯制度,落实事故结案一年内整改评估公开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评审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办法和审计监督。

  (三)强化保障能力。完善支持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政策体系,强化地方财政对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经费保障,优化支出结构,向重点行业领城风险防控、事故灾害隐患消除工作倾斜。县级财政每年安排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资金,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资金补助等方式支持乡镇(街道)、重点行业领城风险防控、事故隐患消除、“互联网+安全监管”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安全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安全发展示范等建设。县级专项资金设立及管理具体由县财政局、县应急管理局研究提出经费管理方案,报县政府审定。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努力建立安全风险监测监控支撑机构,加快推进“互联网十安全监管”模式,完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推行应用执法手册APP,强化安全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和技术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等重大工程,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出台政策措施,培育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严格实施评价结果公开和第三方评估制度,防止弄虚作假。在高危行业领域全面实施安责险制度,推动保险机构落实事故预防技术规范。

  (四)改进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双控”系统,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系统对企业进行自动打分,评定ABCD四个等级,对企业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针对C类、D类企业加大执法检查频次;针对失分项、事故隐患频发点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安全监管有的放矢、精准施策,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强化监管执法和跟踪问效,深入开展“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异地交叉检查,对重点问题、重大隐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彻底解决。坚持执法寓服务之中,组织专家组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安全生产难题。推进“互联网+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对企业主动发现、自觉报告的问题隐患,重点实行跟踪指导服务。充分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职工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督导检查。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本辖区及其有关部门安全整治及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督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安全整治和自然灾害防治的督导。县安委办、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要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落实情况的监督,综合运用考核、通报、约谈、警示、曝光等有效措施,加强督促检查。

  (六)强化应急准备。健全完善预案体系建设,督促指导企业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抓好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广泛开展应急演练,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救援队伍等依法依规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加强演练评估。加强救援队伍建设,配齐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推动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督促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购买应急救援服务,推动高危行业企业及主汛期等重点时段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确保快速稳妥处置突发情况。

  (七)严格问效问责。开展专项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地质灾害督导工作内容,确保取得成效。建立和落实与纪检监察部门安全生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移交查办工作机制,对整治工作不负责、不作为,分工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重大问题隐患悬而不决,逾期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依法依规依纪严格追责

【篇八】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根据《XXX决定》文件精神,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篇章。

  二、目标任务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壮大形成“一村一品”,重点做好XXX村豇豆、XX村红仁鸭蛋、XXX村花卉、XXX村老鹅,XX百香果、XX胭脂红番桃、水环境质量。加大对XXX江水库和XXX江水源地保护,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引导关停非法禽畜养殖场,推行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2.开展矿产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影响土地林地生态的涉矿非法开采行为,对辖区范围涉及非法采矿采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证照不全的砖厂、复粉厂及其他非法加工企业进行取缔清理,严格做好监管长效机制。

  (二)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XXX文化长廊,珊瑚、XXX文化休闲广场,中小学校等宣传展示阵地,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以及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支持鼓励各村每季度组织举办一场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4.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坚持正面引导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常态长效整治不良习俗,重点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褒扬乡村新风。

  (三)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落实脱贫后续扶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建制村通达路线窄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深化土地改革,抓好特色村庄示范点建设。以XX村民小组2000多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社为示范,以点带面地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XXX“乡土特色示范区”项目落户采木村垌口自然村,集中力量打造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旗领航,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举“一面党旗”。引导各村根据村情民风、工作亮点进行一字提炼,并展开针对性的系列巩固提升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推广使用党建“E网通”,充分利用“党建+大数据”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中共XXX镇委员会

  XXX镇人民政府

【篇九】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20〕3号)精神,全力做好我市稳就业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确保全市就业大局稳定。

  二、减负稳岗支持企业发展

  (一)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社会保险可申请缓缴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参保企业面临暂时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稳岗返还标准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疫情防控期间,将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裁员率标准放宽到不高于2019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对参保职工30人(含)以下的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职工总数20%。

  (二)提升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释放资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鼓励银行完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增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融资。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的融资担保机构进行降费奖补和风险代偿。发挥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发挥金融监管机构作用,鼓励银行为重点企业制定专门信贷计划,对遇到暂时困难但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鼓励银行机构给予企业受疫情影响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下调贷款利率等支持,支持银行机构压降贷款费率,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应急融资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健全信息沟通、收益分享等机制,支持各类产业园区与京津及东部产业转出地区加强对接,及时推送有转移意愿企业清单。推广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供应方式,各县(市、区)在供应工业项目用地时,可根据项目产业类型、投资强度、产业生命周期及行业特点,确定具体土地供应方式和供应年限,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降低物流和用电用能成本,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并提供租金优惠,推动制造业跨区域有序转移。搭建跨部门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产销融通对接,重点支持相关企业对接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和各行业、各区域大宗采购项目,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销售渠道。

  (四)指导企业依法依规裁员。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对拟进行经济性裁员的企业,指导其依法依规制定和实施职工安置方案,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相关情况,依法依规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职工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三、政策联动开发就业岗位

  (一)挖掘内需带动就业。开展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试点,落实税费优惠。推进家政服务业整体提质扩容,实施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和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加强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向重点人群提供服务。落实省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有意愿的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实施集中供养。鼓励扩大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消费,加快老旧汽车和家电产品更新替代。培育服务外包市场,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专业服务。

  (二)扩大投资创造就业。将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下调至20%。公路(含政府收费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在达到合理收益水平和较强偿债能力前提下,最低资本金比例下浮不超过5个百分点。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精准投入补短板重点项目。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支持城市停车场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三)稳定外贸扩大就业。落实国家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合理降低保费等政策,确保审核办理正常退税平均时间在9个工作日以内。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作用,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引导企业增强议价能力。创建沧州境外品牌产品展示中心,推动黄骅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功能,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推进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创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中东欧及欧洲中小企业合作,吸引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

  (四)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抓好河间再制造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高技术产业化、重点技术改造等六大工程和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沧州激光产业园、中电任丘科技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时尚服装服饰、激光及智能制造、先进再制造等新兴产业。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扶持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到海外投资。落实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举措,发展数字经济,壮大信息技术产业。

  四、政策扶持扩大就业渠道

  (一)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占现有职工比例下调为20%,职工超过100人的比例下调为10%。疫情防控期间,对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财政部门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降低担保费率,财政部门给予担保费用补助。对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更多劳动者创业创新。对各地认定的信用乡村、信用园区、创业孵化示范载体推荐的创业担保贷款申贷主体可取消反担保。实施“双创”支撑平台项目,引导“双创”示范基地、专业化众创空间等优质孵化载体提供公共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创业,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县以下返乡创业用地,支持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村创新创业和返乡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支持建设一批县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运输服务站。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加强返乡创业重点人群、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培训培育。对返乡农民工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三)支持劳动者多形式就业。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灵活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分类指导,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明确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落实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和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规定。对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加强就业援助实施托底安置。鼓励围绕补齐民生短板拓展公益性岗位。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中实施以工代赈,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带贫效果显著的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五)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有空编的县(市、区)事业单位,可通过考核或考试方式直接招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扩大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规模,压实高校征集任务。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招聘数量不低于当年列入人员范围大学生退役士兵人数的10%。大学生退役士兵报考非定向招聘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对见习后留用率50%以上的见习单位,补贴标准提高10%。疫情防控期间,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发布机制,启动“e路同行、职等你来”网络招聘活动,组织职业指导师开设就业指导“云课堂”,实行网上面试、签约、报到,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采取电话咨询、网络提交、在线审核、邮寄办理的方式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

  五、提升能力推进技能强市

  (一)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措施,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和生活费补贴。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或转岗转业培训,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落实百万农民工大培训和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积极承担培训任务,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和公用经费等激励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大力实施线上培训,优化在线学习、直播课堂等服务项目,提供各类实用型、多样化线上培训服务,经人社部门批准组织网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定点机构或企业,可申请预拨不高于40%的培训补贴资金。

  (二)扩大培养培训规模。落实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调整政策,提高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做好各地技师学院、技工学校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的招生工作。把20岁以下有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范围,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农村学员、困难家庭成员生活费补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三)强化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各类企业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合作建设职工培训中心、企业大学和继续教育基地,鼓励设备设施、教学师资、课程教材等培训资源共建共享。落实职业技能标准,推广使用职业培训包,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省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

  六、加强援助夯实就业服务

  (一)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失业状态城乡劳动者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申请享受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推行就业失业登记网上经办,实现劳动者基本信息、求职意愿和就业服务跨区共享,精准服务促进就业。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专项治理对就业影响跟踪应对,主管部门要及时将关停并转企业信息提供给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步制定规模性失业应对措施。

  (二)加强岗位信息供需对接。政府投资项目产生的岗位信息、各方面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信息,在本单位网站和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网站公开发布。采取信息协同比对等方式,核实岗位信息。县级以上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线发布岗位信息并向市、省、国家归集,实现公共机构岗位信息区域和全省公开发布。

  (三)提升常态化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每月跟踪调查至少1次,定期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服务,推介就业创业政策和职业培训项目,对其中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就业援助,促进尽快就业。加强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提供用工指导、政策咨询、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各类劳务派遣、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用工企业(单位)组织招聘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人400元标准给予就业服务补贴。

  七、托底帮扶保障基本生活

  (一)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功能。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至法定退休年龄。加强失业保险征缴和申领管理,管好用好失业保险基金,保障失业人员权益。

  (二)做好困难人员生活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可通过“低保渐退”等措施,增强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

  八、有序返岗做好疫情防控

  (一)有序推进劳动者返岗就业。落实“外防输入”策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省低风险地区的劳动者实现区域间无障碍流动就业,中风险地区到低风险地区的、省外来沧务工人员要实现防护就业。要建立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健康保障制度,对省外来沧务工人员实现分级管理。加强企业用工情况跟踪指导,督促企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广播等方式,向员工通报开复工信息,组织全面复工。实施人力资源替代计划,鼓励企业以本地人力资源替代市域外一时难以返岗人员。2020年6月前,用工企业招用本市、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除每吸纳1人10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外,县(市、区)财政再按每人200元的标准给予吸纳就业补贴。对当地难以满足用工需求的,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定向跨区域招工。

  (二)实施公共就业服务线上供给。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人力资源机构举办网络招聘会、线上春风行动、线上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动态发布岗位信息,加大线上招聘力度,组织开展线上供求对接会,促进劳动者积极就业。通过短信、微信群、qq群、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渠道,以线上推送岗位,线下分批面试的方式组织企业与求职人员精准对接。扩大在线办理事项,强化供需匹配服务,帮助准备复工企业通过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线上签约等方法招录员工。

  (三)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上岗。建立疫情防控期间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设立人社服务专员,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有效解决复工企业员工到岗率低的问题。设立重点企业招聘用工专区,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涉及重要民生企业用工。强化农民工有组织返岗就业,开通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在线填报农民工返岗需求,支持各地掌握本地农民工返岗需求,支持输出输入地有组织输出工作对接。根据出行需求开展行前服务,组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

  九、健全机制加强组织保障

  (一)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切实履行稳就业主体责任,建立由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督促机制,统筹推进稳就业工作和规模性失业风险应对处置,压实促进就业工作责任。

  (二)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就业补助资金筹集力度,统筹用好技能提升专账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等,加大援企稳岗、鼓励就业创业、支持技能提升、保障基本生活等政策落实力度。设立市级就业风险储备金,用于应对突发性、规模性失业风险。

  (三)健全长效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征集、岗位审核、岗位发布、岗位对接机制,推进常态化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开展行业化、特色化、专业化招聘活动,形成稳定经济扩大就业、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突出重点群体保障就业、优化培训服务促进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兜牢底线的就业工作制度。

  (四)健全动态监测机制。抓好就业统计,提升数据质量和时效,多维度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监测,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加强与移动通信、铁路运输、社保缴纳、招聘求职等数据核对,健全就业形势会商研判机制。

  (五)健全处突预警机制。建立失业动态报告和失业预警制度,完善应对预案和处置报告机制,各地要第一时间处置因规模性失业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当地政府在处置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统筹不同群体就业需求,依法依规制定临时性应对措施。

  (六)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稳就业决策部署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引导广大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选树一批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按规定及时开展表彰激励。牢牢把握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主动权,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建立重大舆情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机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误传误解,稳定社会预期。

【篇十】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根据《甘肃省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永登县实际,出台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本次撂荒地整治重点主要是土地二轮承包以来长期撂荒的各类农田,以及在确权承包地、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上种植果树、挖塘养鱼、围湖造景、非法取土造成耕作层破坏等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行为。

  到2021年12月底全县200个行政村抛荒撂荒耕地现象基本消失,违规承包使用集体土地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农村耕地承包管理机制和耕地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不断得到强化,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耕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增加,粮食总产任务得到根本保障。

  集中整治从4月11日至5月31日。各乡镇要在全面排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抢抓农业生产的宝贵时机,依法依规督促承包人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落实耕种责任,确保耕种到位。对既不落实耕种责任又不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成撂荒的,由村集体依法收回。乡镇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制定春播复耕复垦计划,粮食生产功能区要引导种植目标作物。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保障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油籽、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县政府成立督查组对撂荒地整治情况不定期进行中期督查,指导乡镇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对工作滞后、存在较大问题的乡镇进行约谈。

  本次撂荒地整治重点工作主要有:全面摸清耕地利用及撂荒地底数;改善撂荒地耕种条件;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加强土地利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

【篇十一】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

  进一步巩固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成果,净化党风政风,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根据省委、市委、县委要求及省市县纪委统一安排, 现就全镇集中开展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时间安排

  从2018年12月开始到2019年2月底结束。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提高政治站位, 从增强“四个意识”, 践行“两个坚决维护” 的高度, 强化法纪敬畏和思想自觉, 把集中整治违规收送礼金问题和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 作为改进党风政风、从严管党治党,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 切实抓出成效。

  三、整治内容

  重点整治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包括“红包”,购物卡、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电子红包、礼品和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等财物;借年节假期,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等之机,收受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金;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利用领导干部职务上的影响收受礼金;向领导干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礼金;脱贫攻坚帮扶单位、职能部门、驻村工作队干部收受帮扶村、项目单位,帮扶企业或村干部个人礼品礼金。

  同时,对领导干部违规用公款购买、违规收受赠送,违规占为己有、由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违规参与经营的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天价茶叶、名贵木材、珠宝玉石、高档瓷器、名人字画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进行严肃整治。

  四、整治措施

  (一)强化教育动员。各村(社区)、各单位要进行专题教育动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中央纪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通知》和省市县纪委贯彻落实意见,准确把握本方案要求,教育党员干部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村党支部书记、办站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各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自己摆进去,全面检视、全面自查,自警自省、扎实整改。全镇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锤炼党性、涵养品德。

  (二)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工作交流群、党风廉政宣传画、张贴标语等方式加大专项整治宣传力度, 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搞好案例点评和法规解读, 营造严肃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自查自纠。各村(社)党支部、镇属单位要组织党员干部对照集中整治的问题,深刻检视自身认识和行为偏差,对违规收受的礼金要自行清退。领导干部要带头反省,全面自查自纠,坚决清退违规收受的礼金。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写出个人自查自纠情况报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于2019年2月底前报镇纪委。

  (四)作出公开承诺。各领导干部要结合年度民主生活会、支部组织生活会、述责述廉会等有关会议,公开对组织作出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违规收送礼金的承诺。其他党员干部也要向服务对象做出公开承诺。个人承诺书要本人签名,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于2019年2月底前逐级报备。

  (五)自觉主动上缴。集中整治期间,县纪委监委按照省纪委要求公布全省统一专用账户,用于上缴违规收受的礼金。领导干部对以前因各种原因不能自行清退的礼金,要如数上缴纪检监察机关或专用账户。对主动上缴礼品有关情况,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登记,依规依纪处置。

  (六)严肃查处问题。集中整治期间,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通信访举报和职能部门移送问题线索渠道,重点梳理一批、督办一批、査处一批、通报一批。对违规收受礼金的问题线索,优先受理核査,坚持“收送一起査”。对不主动清退、拒不纠正的,从严惩处。对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坚决按“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严查快处,绝不姑息迁就,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要注意区分时间节点和问题性质,综合运用约谈提醒、谈话函询、审查调査等方式,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七)建立长效机制。镇纪委要坚持对年节假期等重要节点和婚丧喜庆等个人事项采取事前提醒、随机抽查、情况说明等措施,强化日常监督。督促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扎牢制度笼子,斩断用公款送礼的资金渠道。要综合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切实做到对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严格、精确、有效监督,巩固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各村(社)党支部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和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镇纪委要履行监督责任,协助党委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压实责任,决不能做虚功、走过场。对“零查处”的村(社)党支部、镇属单位,镇纪委将进行重点督导和研判分析,并责令其向镇纪委作出说明。

  (二)畅通举报渠道。县纪委监委在山阳纪检监察网开设举报窗口,同时将违规收受礼金举报热线电话、上缴礼金专用账户在县广播电视台、山阳县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网站公布和滚动播出,并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公布全省统一上缴礼金专用账户,宣传政策规定和要求,给犯错误的干部一个重新悔错和自我革新的机会。镇纪委将专项整治工作与元旦春节期间纠正“四风”督导检查相结合,上下联动、同向发力,采取留痕倒查、实地蹲点等方式,开展明察暗访。对各村(社)镇属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将随机开展督导,紧盯问题线索处置、核查调查质量、审查调查力度等,传导责任压力。

  (三)及时报告情况。各村(社)、镇属单位每月9日和25日向镇纪委报告前两周工作进展,特别是主动上缴、线索处置、案件查处、明察暗访等情况; 2019年2月27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专报镇纪委。

热门标签:
《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十一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方案【十一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