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3篇) - 调研报告 - 无忧范文网~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3篇)

时间:2022-06-25 调研报告 点击: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一份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才工作调研报告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

【篇一】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按照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领域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事业繁荣发展的重点所在。为了适应发展,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情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局现有职工19人,在编干部职工19名,其中公务员8人,技术人员10人、工勤1人。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全局职工的26%。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中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初级职称6人,占技术人员的60%。2017年,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还将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人才方面。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性人才匮乏,没有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发展大规划、大繁荣,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的发展。

  全局编制数为22人,其中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12人,工勤岗位1人。现有人员19人,空编3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副局长。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内2人,占10%;30-40岁以内4人,占21%;40-50岁以内5人,占26%;50岁以上8人,占43%。2012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出去,带走了一部分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人,占26%,但其中4人都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14人,占74%。学历层次整体不高。

  ----从职称及专业分布看,高级职称2人,占11%;中级职称2人,占11%;初级6人,占32%。专业领域分布不均。专业人才稀缺的同时还急需财会、计算机、文秘专业的人员。档案室没有专门档案管理人员,随着档案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二)财政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快

  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规划建筑领域的扶持力度,但是对住建行业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人才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对偏少,住建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制度不完善,队伍缺少活力

  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住建人才的培育、引进,同时也导致人才队伍活力不足。

  1、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目前,住建事业单位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来,另一方面,不能胜任新形势下住建行业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又无法安置。这对住建人才的培养、流动、交流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缺少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一些特殊专业人才和一般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差别,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人员不钻业务、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难留住的现象。

  3、专业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中高级职称岗位数受到严格限制,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直接导致部分中低级人员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进不来、难留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队伍建设的步伐。因受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评聘职称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减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人才工作格局

  1、重视人才工作。希望各级各单位人才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完善住建人才政策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尽力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

  3、加大住建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

  (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1、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落实拟制人才发展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引进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相关行业的专门人才。当前,我县住建系统工民建、建筑结构学、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紧缺,下一步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成熟人才和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人才。在招聘人员时,要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在年龄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梯次配备,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队衔接。

  2、提升现有人才。针对住建局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注重在现有专业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现有人才分类对待,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不仅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且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各类人才在职自学,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选送年轻专业人才赴高校和国家级、省级、州级单位进修,在住建系统评选专业拔尖人才,调动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

  3、灵活使用人才。坚持人才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打破“用才必养”的传统观念,打通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互通渠道,引进人才与借用外智并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城建重点项目、旧城区改造、建筑业管理、保障性住房、房产交易、物业管理和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原则,发现优秀干部,调整使用干部,积极优化年轻干部队伍资源配置。采取推荐考察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重点管理、择优选用,着力打造年轻干部生力军。

  4、整合人才资源。职能相近的科室、单位,可以进行整合,人员按岗位需求综合进行调整,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取向,重点向一线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避免一评定终身现象,在平常的考核中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

  2、科学设定专业岗位。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职责、职能,科学合理地重新设定专业岗位,同时按照高、中、低职称,划定一定比例,形成培养梯次;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部分专业人才特别集中的单位,只设定专业岗位,不设定职称数,尤其是高级职称数,符合条件的均可以申报评聘职称,从而激发、调动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推动住建队伍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实行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实行待遇倾斜。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4、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强化隐患检查,坚持依法治理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成立消防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建设领域消防按全防治工作,提升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彻查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度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是结合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重点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在期不在期的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实行“零容忍”必须专人负责整改,各责任主体各负其责,并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设备,保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同时要加强对工地易燃物品的监管,确保消防安全。

  三是明确燃气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就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层级消防安全责任,层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消防安全巡查、隐患整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液化气储存站供应点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台账,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牌等,落实企业消防安全教育个应急队伍,再就是加大检查力度,加大用户安全教育宣传,及时消除燃气消防隐患。

  四是加强既有房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要求整改并加强消防设施投入,畅通消防通道,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确保既有房屋的消防安全。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篇二】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工信局按照《全县人才工作综合调研等两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书记、副局长负责的调研课题小组。制定了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从8月中旬到9月末,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展了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的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以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在被调查的23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其中林产品加工业3户,能源业3户,矿产业4户,绿色食品业7户,医药加工业1户,建材业1户,其他产业4户。

  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统计调查表和在同行业中抽选1—2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的。共发放调查问卷23份,在各行业抽选的召开座谈会的企业情况是:林产品加工业:x有限公司;能源业:股份有限公司;矿产业:x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业:x有限公司;医药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材业:x有限公司;其他产业:x有限公司,共7户。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状况(数量、结构、特点、分布等)和总体评价。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及成因。

  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战略任务、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工作建议。

  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案例。

  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部分优秀人才的简明情况(主要业绩、代表性成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范围和方法,通过近一个月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意见及建议。

  二、企业目前的人才状况

  通过对23户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调查,基本摸清了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23户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经营管理、技术人员342人(包括车间技术人员)。

  在学历方面:其中中专以下81人,占23.68%;大专116人,占33.92%;大学本科132人,占38.59%;大学以上13人,占3.9%。

  在职称方面:具有职称的人数只有191人,占经营管理人员的55.84%。其中初级职称87人,占45.55%;中级职称69人,占36.13%;高级职称35人,占18.32%。

  在专业对口方面:学历和所从事行业相符合的只有41人,占11.99%。其他人员都是通过担任现任职务后,经过后期学习和实践积累逐渐从事现任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

  三、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企业的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依然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目前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于企业管理团队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对接收高级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由于企业财力及相关环境的先天不足,也因为接收高技术、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条件、发展空间上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有意愿接收,也满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条件。

  第四,部分企业是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人力调动权在总部,企业还存在“等、靠、要”的消极心态。

  四、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于企业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欠缺,凝聚力不足,导致职工队伍的不稳定。不少企业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主要是能为企业研发新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能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像x有限公司就急需这样的人才。

  2、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导企业上市、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够进一步理顺目前的企业管理状态,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靠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需要建设企业团队的高级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树立等方面,能为企业打造出一支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新型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建设方面的建议

  根据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提如下建议:

  1、应争取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通过长期的政策支持,在资金、待遇、收入上,采取以企业为主支付、政府相应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到企业工作,并通过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利用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在企业和人才间架起一座“桥梁”,建设吸纳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储备库。整合人力、教育等资源,外联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形成一个立足本县、辐射外围的人才储备库,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与教育培训部门联手“因需施培,定向培养”,企业提供部分培训资金协助培训部门培养人才,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人才培养效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篇三】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一、城中区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年12月底,城中区共有行政单位36个,共有公务员327人,党的机关工作者177名,各类事业单位30个,共有工作人员1231。全区共有中专(含高中)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1059人,其中:党政机关297人,占28%;事业单位762人,占72%;女性790名,占74.6%;男性269名,占25.4%;少数民族112人(包括回、满、土、藏、蒙古、苗、壮族等7个民族),占10.6%。在人才构成中,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320人,31—40岁的384人,41-50岁的334人,51—54岁的12人,55岁以上的9人;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211人,大专学历525人,中专学历312人;从专业结构上看,农业方面5人(另外,农村中没有学历或职称的乡土人才126人,其中致富能手46人,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户80人),工程专业7人,经济专业17人,教育专业651人,科技、卫生专业55人,法律专业136人,其它专业32人;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党政机关297人,教育系统651人,文化卫生系统62人,其它行业7人;从人才层次结构看,高级职称人才3人,中级职称人才419人,初级职称人才336人;从担任职务情况看,共有县级干部29名,正科级干部88名(其中:主任科员17名),副科级干部97名(其中:副主任科员25名),科员122名,办事员10名。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人才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多年来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人才的作用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为各项建设事业服务的中心工作来抓,真心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按照全区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力度,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中区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人才保证。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全区各级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以事业为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中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重点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干部,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坚持领导干部的德才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严格按《条例》规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改革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勤政廉洁、民主作风等6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及应当具备的工作经历、任职年限、文化程度、培训情况、身体状况等7项资格要求办事,完善用人机制,改进选人办法,大胆启用德才素质好,开拓创新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自2002年1月以来,共选拔优秀干部53名,其中:男23名,女30名;少数民族13名;党外干部5名,大专以上学历44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9名。

  二是加大干部考察力度,夯实选人用人管人的基础。不断改进干部考察方式方法,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规范干部考察程序,明确考察责任,严明考察纪律。坚持“谁考察、谁负责”,考察结果签名、记录在案。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特别重视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在考察方法上,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坚持和扩大干部任用中的民主,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走群众路线,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自2002年1月以来,共完成干部任前考察78人(次),试用期满考察41人(次);对拟提任的55名干部进行了民主推荐,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143名科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

  三是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是选用干部的“蓄水池”。中区严格按规定程序,用民主推荐的方式来公开选拔,调整补充后备干部,不断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政后备干部队伍。4月份,充实了县级后备干部29名。目前正在进行科级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工作。注重抓好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实践锻炼,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同时,选派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农村挂职和下乡驻村锻炼,压担子,增长他们的才干,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

  四是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办法,努力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大交流力度,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充分利用干部实绩考察、年度考核、试用期考核、结合民主测评结果,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制定了《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具体考核标准,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干部考核任用工作体系。完善干部试用期制度,对新提任的干部(含非领导职务)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制,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程度。自2002年1月以来,区委共拿出6个科级职位进行竞争上岗,报名参加人数达30人,经过竞争,有6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对提拔的53名干部实行了一年试用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对58名干部进行了交流。

  五是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谈话、诫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电话举报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处理意见》,进一步做好举报的受理工作,对反映问题严重,内容具体的举报,认真调查核实,确有问题的严肃处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组织部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系通报制度,就联系工作的部门、工作的形式、工作的内容等做出了具体要求。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纪检、监察,政法、审计、信访等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及时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违法违纪及其它有关情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纯洁性。自2002年1月以来,对新提任的53名干部进行了任前谈话和廉政谈话;对20名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是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转变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党政机关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努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事业单位干部的培养教育,重点抓好提拔使用工作。一是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确定培养方向,加大选拔力度。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搞好工作。二是抓好事业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根据省、市事业单位考核的有关规定,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考核办法,在考核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上下功夫,加大了平时考核力度,每年坚持两次定时抽查各单位的平时考核情况,并及时进行通报。把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考核工作更加公正、科学。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拔政治上强、能够维护集体利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企业负责人。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完善机制,促使人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是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掌握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每年举办2至3次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听取建议。二是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行量化测评标准,形成优胜劣汰的氛围,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一线锻炼,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尽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增长才干。

  (五)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补充更新人才的知识。“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城中区始终把培训作为吸引、培养、鼓励、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组织人事部门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广开渠道,拓宽领域,改进方法,完善内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一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实际选择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对党政人才注重突出政治理论、民主作风、公仆意识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对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如:采取短期培训、在职教育,外出考察、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自2002年1月以来,共举办短期理论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330人(次);专业知识培训班7期,培训人数达450余人(次);拓宽外培渠道,在发达地区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达29人;有114人赴内地参观学习考察,有51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班;参加省、市委党校各类班次培训达89人(次);参加在职学历培训157人(其中:省委党校96人,成人自学考试33人,专业进修28人);有4人赴外地挂职锻炼,有2人在市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区委选派31人到4个村挂职锻炼。

  (六)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一是理顺领导体制。区委、区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立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二是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注重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为区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三是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组织实施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检查督办,促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健康、有效开展。四是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科技成果和工作业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良好风尚。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其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关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的成长,积极解决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城中区现有人才队伍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地不适应,具体表现为:

  1、人才数量不足,质量还不高。在人才队伍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的42.8%,大专文化程度的占46.2%,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在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中,初级职称的占人员总数的38.9%,中级职称的占48.5%,而高级职称的仅占总数的0.35%。

  2、人才分布不尽合理。在人才总量中,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都比较少。另外,直接为工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如金融、市场营销、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很少。特别是既懂经营管理,又有专业技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浪费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闲置。二是没有全面形成激励机制,存在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致使一些人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

  4、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教育、卫生系统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另外,由于城中区一些企业不景气,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容纳力下降,致使诸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

  5、人才合理流动难。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人的才能增长是有周期性的,通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以三至四年为宜。因此,适时地调整那些优秀人才的岗位和职位,对于他们不断提高,继续成长大有益处,这是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人才市场配置机制不健全,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一些工作人员多年不仅没有流动,而且也不想流动甚至害怕流动。

  6、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比如经贸,教育、卫生等系统都急需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由于编制少,无法解决人员与工作量日益突出的矛盾。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违背了事业单位内在运行规律,束缚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和萎缩。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资金,而目前区财力有限,不可能满足这一庞大的资金需求,导致事业单位低水平发展。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区人才工作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又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观念的滞后,与内地较大的反差及对比、环境的因素、体制的原因等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人才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全市、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人才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做好今后人才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人才工作的长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着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细致的努力。根据城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现状,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提高认识,增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充分揭示了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今后,必须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基础工作来抓,转变只抓经济不抓人才的思维定式。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水平。要利用多种煤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广纳群贤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要结全实际,制定各行各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一是党政机关要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疏通党政领导人才选拔渠道,继续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采取的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力求做到量才适用,职位与能力相匹配。把各类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建立一支富有生机活力的党政人才队伍。

  二是优化设置岗位结构,重点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数额。对管理岗位,建立和推行职员制度;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岗位设置,应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配人员。实施人员的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以此来确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各自的合法权益。人员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岗位变动,待遇也应随之变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考核制度,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三是企业在逐步改制到位的同时,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激励机制,对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给企业带来较好效益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实行奖励。同时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家成长,建设一支真正的企业家管理人才队伍。另外,在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方面,也要制定更为灵活的政策,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搞好人才培养,不断扩充人才总量。一是改善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就中区实际情况看,目前所急需的初中级人才全靠引进是不现实的。应立足本区,充分发挥现有职业高中和成人教育函授学院、各级党校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初中级人才数量。二是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和聘任制,激励各类人才学习进修,促进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4、出台优惠政策,努力优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要想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就必须提高人才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关心人才成长,关心人才生活,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以浓厚的感情留住人才。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逐步完善人才市场的配套建设,在工资待遇、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以解决广大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开发高科技项目,创造适合高级人才工作与生活的经济环境与人文环境。要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上级有关部门要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人才流动进行调控引导、有效监督,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在人才的身份、岗位、单位所有制性质等方面的限制,让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真正赋予用人单位与各类人才双向选择的自主权。

【篇四】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要求,为切实掌握我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工作现状,找准我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规范、更科学的开展人才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局现有在职人员共108人,其中行政编17人,机关工勤2人;事业编69人,工勤6人;公益性岗位8人;临时工6人。***局机关在职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多为在职学历)50人,占46.3%;大专及以下学历58人,占53.7%。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27人,占25%;35-45周岁38人,占35.2%;45周岁以上43人,占39.8%。从职称级别上看,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的39人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0人,无职称9人。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局的人才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47人,大本以上学历共50人,占总人数46.3%。但除了近年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大专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知识的系统性存在不足。多数人员的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人员81人占75%,成为我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人员仅有27人占25%,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专业技术岗39人中,高中级职称20人,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19人中多数为35岁以后新进人员。年轻新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职称有待提高。

  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高层次人才少。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局35周岁以下27人,占25%,占比较低;从文化程度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多为在职取得,全日制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研究生及重点高校专业人才,高层次年轻人才缺乏。现有人才聘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县里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的生活待遇等方面问题,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导致出现高层次人才引不来以及引进的人才易流失问题。

  二是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有欠缺。从调查情况看,所有***干部都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并且培训名额少,导致很多人员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从调查了解的培训内容上看,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造成了县级***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由于培训工作上的这些欠缺导致在培养人才方面后劲不足,难以在系统内形成人才养成的长效机制。

  三、关于提升人才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是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工作的议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1)根据***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可以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同时做好培训后的培训情况反馈,可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或工作人员结合培训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切实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2)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

  (3)建立分享交流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对系统内好的工作方法,创新的工作思路等进行分享交流。可以采用交流分享会的形式,提出自己工作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分享好的方法、工作学习上的感悟等,通过讨论、分享,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就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及时将自己想分享的好内容进行交流,形成互相带动、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多举措并行,完善培训机制,不仅要重视培训工作,更要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在现有人才资源下创造更大的人才效用。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希望相关部门探讨研究、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在政策上适当给予优待,吸引更多人才来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三是完善人才信息库,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

  (1)完善人才信息,形完备的人才信息系统,方便根据需求调配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解决单位的用人需求,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要知人善任,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要敢用善用,希望出台更为健全完善的用人政策,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

  (4)要匡正导向。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篇五】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财政部和xx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xx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xx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指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xx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xx会计领军人才xxx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xx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xx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xx青年英才xxx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xxxx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x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x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xx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x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xx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xx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xx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xx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xx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x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x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xx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学者;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主动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法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主动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主动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充电时刻、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办法。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xx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xx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xx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xx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xx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篇六】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要求,为切实掌握我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工作现状,找准我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规范、更科学的开展人才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局现有在职人员共108人,其中行政编17人,机关工勤2人;事业编69人,工勤6人;公益性岗位8人;临时工6人。***局机关在职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多为在职学历)50人,占46.3%;大专及以下学历58人,占53.7%。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27人,占25%;35-45周岁38人,占35.2%;45周岁以上43人,占39.8%。从职称级别上看,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的39人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0人,无职称9人。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局的人才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47人,大本以上学历共50人,占总人数46.3%。但除了近年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大专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知识的系统性存在不足。多数人员的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人员81人占75%,成为我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人员仅有27人占25%,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专业技术岗39人中,高中级职称20人,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19人中多数为35岁以后新进人员。年轻新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职称有待提高。

  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高层次人才少。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局35周岁以下27人,占25%,占比较低;从文化程度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多为在职取得,全日制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研究生及重点高校专业人才,高层次年轻人才缺乏。现有人才聘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县里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的生活待遇等方面问题,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导致出现高层次人才引不来以及引进的人才易流失问题。

  二是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有欠缺。从调查情况看,所有***干部都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并且培训名额少,导致很多人员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从调查了解的培训内容上看,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造成了县级***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由于培训工作上的这些欠缺导致在培养人才方面后劲不足,难以在系统内形成人才养成的长效机制。

  三、关于提升人才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是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工作的议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1)根据***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可以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同时做好培训后的培训情况反馈,可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或工作人员结合培训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切实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2)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

  (3)建立分享交流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对系统内好的工作方法,创新的工作思路等进行分享交流。可以采用交流分享会的形式,提出自己工作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分享好的方法、工作学习上的感悟等,通过讨论、分享,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就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及时将自己想分享的好内容进行交流,形成互相带动、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多举措并行,完善培训机制,不仅要重视培训工作,更要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在现有人才资源下创造更大的人才效用。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希望相关部门探讨研究、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在政策上适当给予优待,吸引更多人才来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三是完善人才信息库,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

  (1)完善人才信息,形完备的人才信息系统,方便根据需求调配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解决单位的用人需求,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要知人善任,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要敢用善用,希望出台更为健全完善的用人政策,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

  (4)要匡正导向。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篇七】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近几年来,市委认真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前段时期人才工作情况
  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有了较快增长。近年来,我市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人才市场,重点抓了三支队伍建设,全市人才总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截止底,全市人才总量为28,6123人,其中农村人才总量23,5291人;
  党政企事业单位人才5,0832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才1,8022人,高级职称的997人(正高41人),中级职称的8629人,初级职称的8406人。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强化培训,在对在职干部普遍轮训的基础上,突出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
  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授课;
  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学历教育,与省委党校、武汉高校联办学历班,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各级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
  在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以上,35岁以下的占28%,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目前,我市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的专业技术人才1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13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进入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的6人。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健全。我们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有关人才工作的文件,对全市人才工作机制、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坚持对各级各类专家拔尖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制度,先后选拔培养各级各类专家拔尖人才45名,取消6名市管拔尖人才荣誉称号,起到了较好的鞭策激励作用。
  四是人才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根据人才的各自专业特点,着眼于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对不同专业的干部进行了合理调配,大力推行开选拔、 开聘用、竞争上岗等方式,使一大批熟悉农业、畜牧、林业、水产、水利水电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优秀青年人才被选拔到相应岗位,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
  五是招才引智取得较大突破。针对全市主导产业高级人才紧缺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了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先后组织人事、教育、卫生、农业、交通等机关事业单位专门赴武汉等地招聘人才,并与省内重点院校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把引进人才与引智、招商结合起来,在招商的同时引进了大量智力资源,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同时,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农业局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有针对性地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来我市开展科技讲座、技术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10月组织开展的院士专家行活动,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攻坚克难,释疑解惑,为16家企业的20个技术项目进行技术咨询和攻关。活动所到之处,受到全市各界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12月16日在武汉东湖宾馆举办的武汉城市圈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在此次会上签订了44项校市、校企合作协议,协议基本涵盖了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涉及机械、化工、新材料、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洽谈会上从高校引进了3名科技特派员,现场招聘了3名博(硕)士研究生,为高科技人才到我市创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存在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离省人才工作的要求和其他地市州还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政策不够完善,体制不活,资金不足。受相关规定和政策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单位编制、性质,人才身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流通的渠道受阻,造成部分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同时,由于财政困难,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严重不足,许多行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外流。特别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尤为突出。各类高级人才奇缺,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2、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生产经营规模小,实力差,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缺乏较
  为完善的组织、开发、管理机制。
  3、我市企业改制后,受体制的影响,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与管理,并且此类人才数量较少,培养、管理还存在一定难度。
  三、抓好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思路及对策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人才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主体是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和宏观指导。加强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建设,重点是协调有关单位全面清理现有人才工作法规,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并确保落实。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继续实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以及市管拔尖人才联系制度,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
  2、把握人才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根据我市人才队伍的现状和打造实力、诚信、生态、和谐的战略目标对人才的要求,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要突出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党政干部队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培养现代行政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适应共行政、 共服务、 共管理要求的行政管理专家。二要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意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企业家队伍。要依托高校和企业培训基地,建立覆盖广、多层次、开放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三要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第五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换届为契机,建立健全人才的评选、考核、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六大基地,加快培养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培训,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各级各类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实施项目引才、工程招才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不断提高为人才服务的水平。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积极为人才创业搞好服务、构筑平台,真正在形成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树立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岗位、干成事给地位的企业人才管理新理念。要大力开展各类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实施人才回归工程,促进籍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以各种形式为投资献智。同时,要组织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健康体检和外出休养,开展全市技能人才比武活动,逐步完善人才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篇八】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要求,为切实掌握我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工作现状,找准我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规范、更科学的开展人才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局现有在职人员共108人,其中行政编17人,机关工勤2人;事业编69人,工勤6人;公益性岗位8人;临时工6人。***局机关在职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多为在职学历)50人,占46.3%;大专及以下学历58人,占53.7%。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27人,占25%;35-45周岁38人,占35.2%;45周岁以上43人,占39.8%。从职称级别上看,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的39人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0人,无职称9人。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局的人才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47人,大本以上学历共50人,占总人数46.3%。但除了近年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大专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知识的系统性存在不足。多数人员的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人员81人占75%,成为我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人员仅有27人占25%,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专业技术岗39人中,高中级职称20人,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19人中多数为35岁以后新进人员。年轻新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职称有待提高。

  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高层次人才少。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局35周岁以下27人,占25%,占比较低;从文化程度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多为在职取得,全日制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研究生及重点高校专业人才,高层次年轻人才缺乏。现有人才聘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县里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的生活待遇等方面问题,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导致出现高层次人才引不来以及引进的人才易流失问题。

  二是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有欠缺。从调查情况看,所有***干部都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并且培训名额少,导致很多人员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从调查了解的培训内容上看,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造成了县级***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由于培训工作上的这些欠缺导致在培养人才方面后劲不足,难以在系统内形成人才养成的长效机制。

  三、关于提升人才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是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工作的议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1)根据***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可以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同时做好培训后的培训情况反馈,可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或工作人员结合培训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切实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2)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

  (3)建立分享交流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对系统内好的工作方法,创新的工作思路等进行分享交流。可以采用交流分享会的形式,提出自己工作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分享好的方法、工作学习上的感悟等,通过讨论、分享,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就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及时将自己想分享的好内容进行交流,形成互相带动、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多举措并行,完善培训机制,不仅要重视培训工作,更要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在现有人才资源下创造更大的人才效用。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希望相关部门探讨研究、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在政策上适当给予优待,吸引更多人才来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三是完善人才信息库,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

  (1)完善人才信息,形完备的人才信息系统,方便根据需求调配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解决单位的用人需求,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要知人善任,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要敢用善用,希望出台更为健全完善的用人政策,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

  (4)要匡正导向。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篇九】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长期看来,虽然中国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进程已展开,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人才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户籍制度的制约。因为现行的户籍制度,很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到落实户口,很多人不愿意到私营企业里找自我适宜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户仍然受到严格限制,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动,成为影响人才要素市场的重要因素。

  二、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滞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之处主要表此刻:单一的国有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并存的新形势;现行的“人档分离,收费管理”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不贴合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的需求;并且传统人事档案的采集利用制度也不贴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可是由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辞退、辞职的暂行规定与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暂行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影响了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出口,造成了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胜任的人该走却走不了的局面,这些都导致了人才市场供需主体难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就全国范围而言,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的执法检查制度,未对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实行日常即时性的监督管理,人才市场的就业歧视、职业安全、权益保护问题突出,影响了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资料得知,我国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20XX年专业技术人才至少缺1746万报告统计分析证明,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年均增长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20XX年,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年均为7.34%,实际经济总量GDP的增长速度年均为9.38%,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28,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

  异常在假日期间,人才网站的招聘活动却热火朝天。长假正好成为那些准备跳槽者的绝好机会,不仅仅能够事先在网上搜寻好“东家”,还能在网上学习应聘、面试的技巧,既省却了奔波之苦,又能获得许多免费学习的机会。八方人才等人才网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一样类型的网上招聘活动。

【篇十】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我市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入研究和解决“十三五”期间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才服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对于提高“十四五”区域竞争能力和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大力实施xx等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格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颁布x个中长期人才规划、x个人才队伍专项规划、x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形成了配套协调、科学规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了党委和政府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加强对重点领域人才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先后出台《xx
  人才资源开发条例》、《xx人才市场条例》、《xx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xx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xx人才发展“小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等x多项政策法规文件,推动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推动内引外联,为科学发展聚集英才。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服务一线,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市党委政府借助xx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柔性引进院士xx名、国内外知名专家xx名,全职引进博士xx名。加强同国内著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与xx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xx大学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推动xx与x签署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xx试点基地协议”、“共建研究生骨干地方短期挂职锻炼xx基地协议”等,开辟了引才的新路子。各县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各类企业赴国内高校引才聚才、建立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打造创业创新载体,增强人才工作实效。市党委政
  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启动建设了xx产业“人才高地”。创建了xx“人才特区”,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实施面向x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市专家服务团等,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建立市科技创新团队x个,已承担国家及市科技项目x项,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党委政府共表彰“xx”xx名,累计投入奖励专项经费xx万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
  (五)加大育才力度,提升各类人才素质。“十三五”以来,市组织xx万人次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
  组织xx个职业工种、xx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选拔高级工xx人、技师xx人、高级技师xx人;
  培训农村实用人才xx万人、农业职业技能人才xx万人、农业专项技术人才xx万人。实施xx、xx等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发达地区或国外科研机构、医院、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总结近些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一
  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在人才工作上只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树立先进理念、开阔用人视野,才能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克服人才工作中重财轻人、重使用轻开发、重资历轻业绩、急用现引等问题,才能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三是必须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只有把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着力点,不断深化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
  制,畅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流动的渠道,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是必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创新人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才能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洼地。五是必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重才、引才、用才、育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工作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宏观上看,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市人才占总人口比例为x,比全国平均水平低x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x万人,高层次科技人才x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仅有x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x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x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在职人选x人,与全国各市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很低。二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够合理。从全市人才队伍结构来看,传统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
  普通型人才多,产业化人才少;
  基础研究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
  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从区域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山区、农村的人才相对较少;
  从行业分布来讲,人才主要
  集中在医疗、教育、农牧等领域,而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调查统计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市能源、化工等x个重点领域现有人才x万人、缺少x万多人,其中能源化工缺x万人、装备制造缺x万人、xx产业缺x多人、新材料缺xx多人、现代农业缺xx多人。三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人才评价不够科学,特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简单、粗放。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受表彰的人往往“老面孔”较多,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破茧欲出的中青年人才缺乏激励;
  薪酬激励机制尚未普遍形成,人才价值难以有效体现。人才使用机制缺乏活力,导致人才流向党政机关的多,出现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现象,带来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不唯才、放手不放心,没有成熟的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吸引力。四是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不如引项目”、“重硬件投入、轻人才投入”等思想观念,有的还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所有轻所用的现象,导致人才“引进来、用不好、留不住”。有的崇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引进区外人才比较重视,对本地本单位人才关注不够。五是人才工作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xxx
  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津贴等专项经费,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较少。
  从具体问题上看,一是人才市场化配置不畅,人才流通困难。受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引不进来;
  一些地方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存在政策“壁垒”,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二是职称评聘受限,影响人才稳定。特别是基层科研、文化、医疗、学校等单位,符合职称评聘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多,但由于受职称名额限制,许多人难以评定职称或职称晋级,成为当前影响人才队伍稳定的焦点问题。三是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业绩考评为核心,以考评定津贴、定优劣、定奖惩的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现象,分配不能向优秀人才倾斜,不能向关键岗位倾斜,导致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四是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由于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等,导致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产生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现象。
  三、加强我市“十四五”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要加强顶层设计,综合分析、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一)健全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党管人才合力。一是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
  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各行业做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人才工作合力。二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整合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工作机构,组建新的人才工作机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三是健全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市人才规划部署,细化工作内容,分年度、有步骤地深入实施,重点围绕急需紧缺人才的引、留、用等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
  建立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研究制定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
  人才投入。二是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相互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生产一线流动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的津贴标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提供保障。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整合我市各类人才资源市场,积极培育、扶持新型专业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健全人才市场服务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三是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依据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既突出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主体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业内专家在标准制定及评审工作中的作用,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公平的评价规则,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四是健全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地人才,要给予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
  企事业单位选聘的急需紧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制定高端人才、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大力开展“xx”评选活动,对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三)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实施一批人才培养中长期项目。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性、国际性专业论坛,为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探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通过保留身份、项目支持、奖励等方式,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向企业集聚。二是完善稳定与用好人才的关爱政策。大力实施市“xx”工程。完善在xx工作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选的津贴发放办法。适应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依托xx经济区建设、xx扶贫攻坚和“xx”园区建设等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人才平台,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重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和高端人才工作站,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市“xx引才百人计划”,大力吸引海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方面的人才来xx创新创业,并完善我市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特殊政策措施。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
  我市大型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加强我市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四是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发展专项政策。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非公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力度,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经济组织创新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
  缺人才。一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开发投入,重点扶持高中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速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年遴选一批企业班子成员及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合作培训、外派、委托培养等形式,到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商务基地或国内发达地区研修或挂职锻炼。继续实施“xx”名校长名医培养计划,选拔中小学校长、骨干医生到沿海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或研修。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xx”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优势特色功能区、产业项目和重点学科,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资助、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培养、使用人才的引领作用。推进市能源化工、葡萄产业、设施农业、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和
  落实工作,着力打造xx四大“xx”品牌。

【篇十一】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人:何志群

  按照组织部人才科要求,为切实掌握我镇紧缺急需人才的基本情况,大力推进人才兴镇战略的深入实施,我镇成立了人才情况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调查总结我镇近年来的人才工作相关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并紧密结合我镇实际,提出我镇在2012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大坪镇基本情况

  大坪镇地处普宁市西南部,毗邻陆河、陆丰、惠来等县(市),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13万亩,耕地面积12398.5亩。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62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4432户,总人口3万多人。农业特色突出,是普宁青梅、青榄主产区之一,逐步形成了以青梅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素有“小山城”的美誉。

  二、大坪镇人才队伍资源现状

  截止2021年3月,全镇有各类人才392人,全镇约每76人拥有人才1人。其中:

  1、党政人才:35人,女6人,大学本科11人,大学专科及以下24人,35岁及以下10人,36岁及以上25人;

  2、经营管理人才:65人,女21人,大学本科及以上8人,大学专

  科及以下77人,35岁及以下28人,36岁及以上37人;

  3、专业技术人才:68人,女8人,大学本科及以上0人,大学专科及以下68人,35岁及以下6人,36岁及以上62人;

  4、技能型人才:41人,女4人,大学本科及以上2人,大学专科及以下39人,35岁及以下21人,36岁及以上20人;

  5、农村实用型人才:183人,女39人,大学本科及以上0人,大学专科及以下183人。

  近年来,我镇农村基层人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层人才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对基层人员的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我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人才老龄化,部分人才流失,大量农村基层人才外流,造成我镇基层人才短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镇农村基层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围绕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谋划推进人才工作。组建人才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党政办、劳保所等单位组成的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科学建立了青年人才库,并将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立人才工作框架。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较为系统的制定了《大坪镇人才规划与发展》、《大坪镇优秀人才表彰办法》等各项配套制度,内容涵盖了党政

  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多个范畴,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使用、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做了规定,增强了我镇人才工作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确立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我镇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全镇人才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相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并确立了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1)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党委政府、各建制村、企事业单位变“管人”的观念为服务的观念,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务上来,努力营造强大的舆-论环境、宽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主动引进人才。对党政人才要着力培养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的领导和行政能力;对企业管理人才要着手培养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品质的管理营销能力;对专门技术人才要着手培养技术创新、研发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村干部要着手培养驾驭领导、应对突发事件、与群众打交道等能力。按计划逐步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高建制村干部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此外,积极引进急需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学”的引才思路,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重点工程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3)坚持六类人才一起抓。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坚持党政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类人才队伍一起抓,努力、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满足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的人才队伍。一是储备人才。镇政府每年准备一批人才储备基金,每年从愿意留在镇里工作的大学生队伍中选拔一批储备人才,根据所学专业分别输送到政府机关、学校和农村。二是掌握一批各类人才。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好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建立人才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三是表彰奖励优秀人才。每年在政府财政中抽取一部分资金,评选一部分优秀干部、优秀企业家、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并进行广泛宣传,在全镇逐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人才流失问题的客观原因

  1、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部分人才外流,造成人才流失。我镇平均每年有10000人左右常年在外务工,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近1500人掌握一至二项专业技术,他们怀揣过硬技术到流沙市区和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城市务工经商,给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却给家乡的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2、部分在外务工人员,在务工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刻苦钻研,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些人有可能带着技术和方法回乡发展。因家乡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交通、场地、劳力、

  税费等,不愿回乡创业,回归工程十分艰难。

  3、一些学有所成的大中专毕业生,追求大中城市的优越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不愿回乡搞家乡建设。家乡的住房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生活单调、小孩接受教育条件差等诸多因素,对其没有吸引力。

  4、由于我镇属于贫困山区,镇村两级收入较少,特别是村级“三提五统”取消后,每村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财政补贴,村干部工资发放困难,部分40岁以下的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难以坚守清贫,辞职外出经商或务工,不同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5、乡镇七所八站工作人员,他们各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工资难维持“家属下岗,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对我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较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市场的配置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将人才纳入竞争之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相对较好人才,包括部分干部、职工、农民,往往以此为资本,居功自傲,与政府讲条件,要位置,稍不如意,便以此相要挟,炒了政府的鱿鱼。其二,别的单位,如上级单位或其他的企事来单位,当其内部人才出现空缺时,便对我单位人才虎视端端,以高薪厚禄等手段,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将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

  的人才挖走。第三,市以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局委,经常招收公务人员,人往高处走,一些符合条件的`拔尖人才,勇跃报考,一考就成,谁也不敢阻拦,无可奈何被上级钓走。

  2、用人机制的弊端影响人才队伍的健全。

  政府的用人机制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明朗的阳光也有其阴暗的一面,用人唯亲或用人失察时而有之。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往往不被重用,千里马无缘伯乐。相反,一部分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人,利用其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不良优点,往往赢得上级的青睐,被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挫伤了真才实学者的积极性,愤而走之,二来贻误了工作,给镇村两级组织带来不利后果,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五、我镇人才队伍建设的下一步打算

  1、以情感人,留住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镇村两级组织,应扑下身子,拿出一颗真诚的心,留住人才。一是实事求是告知人才对象,家乡条件虽苦,但要以艰苦朴素的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舍弃他乡他单位优厚的条件,留下来一块共同奋斗。二是尽最大努力改善现有的生活工作条件,留住人才。三是给现有在乡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能力空间,解决其身份,给其适当位子,人尽其才,发挥其最大潜能。四是提供平等竞争平台,能者上,庸者下。上者给以相关位子和待遇,下者给以重新竞争机会,让其感动,为我效力。

  2、利用政策,招来人才。

  一是利用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涉农人才政策,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发挥优势,协助村“两委”发展村域经济,搞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优化环境,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吸才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吃亏,敢于让利,谋求“双赢”,树立安才、亲才、护才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别人图利益,我们图发展。三是多措并举,让现有人才招来人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边远穷地区,条件虽苦,但苦中有乐,扎根山区,也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有些现有人才已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让这些思想已认识到位的人才,多方联络,跟踪追击,让他们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来。

  3、改善条件,稳住人才。

  人才来了,如何让其安下心来,扑下身子为我服务,就需要政府改善各方的条件,稳住人才。一是改善其发展环境,由政府出面协调,在征地、劳动力、税费、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二是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提高工资待遇,让其享受与大中城市同样或基本一样的待遇。三是提供其发展保障,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障其发展的和-谐空间,减少干扰,变换政府领导者为服务者的角色。对影响或干扰投资者的利益的人或事,轻者批评教育改变方式,重者打击处分重新决策,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

【篇十二】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一、城中区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年12月底,城中区共有行政单位36个,共有公务员327人,党的机关工作者177名,各类事业单位30个,共有工作人员1231。全区共有中专(含高中)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1059人,其中:党政机关297人,占28%;事业单位762人,占72%;女性790名,占74.6%;男性269名,占25.4%;少数民族112人(包括回、满、土、藏、蒙古、苗、壮族等7个民族),占10.6%。在人才构成中,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320人,31—40岁的384人,41-50岁的334人,51—54岁的12人,55岁以上的9人;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211人,大专学历525人,中专学历312人;从专业结构上看,农业方面5人(另外,农村中没有学历或职称的乡土人才126人,其中致富能手46人,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户80人),工程专业7人,经济专业17人,教育专业651人,科技、卫生专业55人,法律专业136人,其它专业32人;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党政机关297人,教育系统651人,文化卫生系统62人,其它行业7人;从人才层次结构看,高级职称人才3人,中级职称人才419人,初级职称人才336人;从担任职务情况看,共有县级干部29名,正科级干部88名(其中:主任科员17名),副科级干部97名(其中:副主任科员25名),科员122名,办事员10名。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人才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多年来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人才的作用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为各项建设事业服务的中心工作来抓,真心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按照全区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力度,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中区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人才保证。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全区各级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以事业为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中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重点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干部,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坚持领导干部的德才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严格按《条例》规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改革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勤政廉洁、民主作风等6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及应当具备的工作经历、任职年限、文化程度、培训情况、身体状况等7项资格要求办事,完善用人机制,改进选人办法,大胆启用德才素质好,开拓创新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自2002年1月以来,共选拔优秀干部53名,其中:男23名,女30名;少数民族13名;党外干部5名,大专以上学历44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9名。

  二是加大干部考察力度,夯实选人用人管人的基础。不断改进干部考察方式方法,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规范干部考察程序,明确考察责任,严明考察纪律。坚持“谁考察、谁负责”,考察结果签名、记录在案。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特别重视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在考察方法上,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坚持和扩大干部任用中的民主,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走群众路线,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自2002年1月以来,共完成干部任前考察78人(次),试用期满考察41人(次);对拟提任的55名干部进行了民主推荐,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143名科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

  三是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是选用干部的“蓄水池”。中区严格按规定程序,用民主推荐的方式来公开选拔,调整补充后备干部,不断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政后备干部队伍。4月份,充实了县级后备干部29名。目前正在进行科级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工作。注重抓好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实践锻炼,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同时,选派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农村挂职和下乡驻村锻炼,压担子,增长他们的才干,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

  四是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办法,努力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大交流力度,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充分利用干部实绩考察、年度考核、试用期考核、结合民主测评结果,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制定了《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具体考核标准,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干部考核任用工作体系。完善干部试用期制度,对新提任的干部(含非领导职务)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制,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程度。自2002年1月以来,区委共拿出6个科级职位进行竞争上岗,报名参加人数达30人,经过竞争,有6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对提拔的53名干部实行了一年试用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对58名干部进行了交流。

  五是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谈话、诫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电话举报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处理意见》,进一步做好举报的受理工作,对反映问题严重,内容具体的举报,认真调查核实,确有问题的严肃处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组织部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系通报制度,就联系工作的部门、工作的形式、工作的内容等做出了具体要求。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纪检、监察,政法、审计、信访等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及时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违法违纪及其它有关情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纯洁性。自2002年1月以来,对新提任的53名干部进行了任前谈话和廉政谈话;对20名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是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转变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党政机关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努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事业单位干部的培养教育,重点抓好提拔使用工作。一是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确定培养方向,加大选拔力度。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搞好工作。二是抓好事业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根据省、市事业单位考核的有关规定,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考核办法,在考核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上下功夫,加大了平时考核力度,每年坚持两次定时抽查各单位的平时考核情况,并及时进行通报。把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考核工作更加公正、科学。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拔政治上强、能够维护集体利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企业负责人。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完善机制,促使人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是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掌握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每年举办2至3次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听取建议。二是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行量化测评标准,形成优胜劣汰的氛围,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一线锻炼,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尽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增长才干。

  (五)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补充更新人才的知识。“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城中区始终把培训作为吸引、培养、鼓励、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组织人事部门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广开渠道,拓宽领域,改进方法,完善内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一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实际选择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对党政人才注重突出政治理论、民主作风、公仆意识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对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如:采取短期培训、在职教育,外出考察、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自2002年1月以来,共举办短期理论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330人(次);专业知识培训班7期,培训人数达450余人(次);拓宽外培渠道,在发达地区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达29人;有114人赴内地参观学习考察,有51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班;参加省、市委党校各类班次培训达89人(次);参加在职学历培训157人(其中:省委党校96人,成人自学考试33人,专业进修28人);有4人赴外地挂职锻炼,有2人在市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区委选派31人到4个村挂职锻炼。

  (六)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一是理顺领导体制。区委、区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立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二是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注重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为区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三是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组织实施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检查督办,促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健康、有效开展。四是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科技成果和工作业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良好风尚。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其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关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的成长,积极解决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城中区现有人才队伍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地不适应,具体表现为:

  1、人才数量不足,质量还不高。在人才队伍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的42.8%,大专文化程度的占46.2%,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在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中,初级职称的占人员总数的38.9%,中级职称的占48.5%,而高级职称的仅占总数的0.35%。

  2、人才分布不尽合理。在人才总量中,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都比较少。另外,直接为工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如金融、市场营销、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很少。特别是既懂经营管理,又有专业技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浪费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闲置。二是没有全面形成激励机制,存在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致使一些人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

  4、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教育、卫生系统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另外,由于城中区一些企业不景气,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容纳力下降,致使诸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

  5、人才合理流动难。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人的才能增长是有周期性的,通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以三至四年为宜。因此,适时地调整那些优秀人才的岗位和职位,对于他们不断提高,继续成长大有益处,这是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人才市场配置机制不健全,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一些工作人员多年不仅没有流动,而且也不想流动甚至害怕流动。

  6、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比如经贸,教育、卫生等系统都急需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由于编制少,无法解决人员与工作量日益突出的矛盾。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违背了事业单位内在运行规律,束缚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和萎缩。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资金,而目前区财力有限,不可能满足这一庞大的资金需求,导致事业单位低水平发展。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区人才工作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又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观念的滞后,与内地较大的反差及对比、环境的因素、体制的原因等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人才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全市、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人才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做好今后人才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人才工作的长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着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细致的努力。根据城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现状,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提高认识,增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充分揭示了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今后,必须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基础工作来抓,转变只抓经济不抓人才的思维定式。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水平。要利用多种煤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广纳群贤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要结全实际,制定各行各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一是党政机关要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疏通党政领导人才选拔渠道,继续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采取的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力求做到量才适用,职位与能力相匹配。把各类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建立一支富有生机活力的党政人才队伍。

  二是优化设置岗位结构,重点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数额。对管理岗位,建立和推行职员制度;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岗位设置,应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配人员。实施人员的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以此来确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各自的合法权益。人员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岗位变动,待遇也应随之变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考核制度,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三是企业在逐步改制到位的同时,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激励机制,对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给企业带来较好效益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实行奖励。同时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家成长,建设一支真正的企业家管理人才队伍。另外,在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方面,也要制定更为灵活的政策,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搞好人才培养,不断扩充人才总量。一是改善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就中区实际情况看,目前所急需的初中级人才全靠引进是不现实的。应立足本区,充分发挥现有职业高中和成人教育函授学院、各级党校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初中级人才数量。二是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和聘任制,激励各类人才学习进修,促进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4、出台优惠政策,努力优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要想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就必须提高人才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关心人才成长,关心人才生活,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以浓厚的感情留住人才。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逐步完善人才市场的配套建设,在工资待遇、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以解决广大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开发高科技项目,创造适合高级人才工作与生活的经济环境与人文环境。要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上级有关部门要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人才流动进行调控引导、有效监督,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在人才的身份、岗位、单位所有制性质等方面的限制,让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真正赋予用人单位与各类人才双向选择的自主权。

【篇十三】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的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以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在被调查的23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其中林产品加工业3户,能源业3户,矿产业4户,绿色食品业7户,医药加工业1户,建材业1户,其他产业4户。

  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统计调查表和在同行业中抽选1—2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的。共发放调查问卷23份,在各行业抽选的召开座谈会的企业情况是:林产品加工业:x有限公司;能源业:股份有限公司;矿产业:x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业:x有限公司;医药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材业:x有限公司;其他产业:x有限公司,共7户。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状况(数量、结构、特点、分布等)和总体评价。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及成因。

  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战略任务、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工作建议。

  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案例。

  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部分优秀人才的简明情况(主要业绩、代表性成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范围和方法,通过近一个月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意见及建议。

  二、企业目前的人才状况

  通过对23户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调查,基本摸清了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23户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经营管理、技术人员342人(包括车间技术人员)。

  在学历方面:其中中专以下81人,占23.68%;大专116人,占33.92%;大学本科132人,占38.59%;大学以上13人,占3.9%。

  在职称方面:具有职称的人数只有191人,占经营管理人员的55.84%。其中初级职称87人,占45.55%;中级职称69人,占36.13%;高级职称35人,占18.32%。

  在专业对口方面:学历和所从事行业相符合的只有41人,占11.99%。其他人员都是通过担任现任职务后,经过后期学习和实践积累逐渐从事现任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

  三、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企业的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依然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目前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于企业管理团队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对接收高级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由于企业财力及相关环境的先天不足,也因为接收高技术、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条件、发展空间上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有意愿接收,也满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条件。

  第四,部分企业是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人力调动权在总部,企业还存在“等、靠、要”的消极心态。

  四、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于企业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欠缺,凝聚力不足,导致职工队伍的不稳定。不少企业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主要是能为企业研发新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能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像x有限公司就急需这样的人才。

  2、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导企业上市、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够进一步理顺目前的企业管理状态,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靠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需要建设企业团队的高级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树立等方面,能为企业打造出一支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新型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建设方面的建议

  根据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提如下建议:

  1、应争取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通过长期的政策支持,在资金、待遇、收入上,采取以企业为主支付、政府相应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到企业工作,并通过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利用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在企业和人才间架起一座“桥梁”,建设吸纳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储备库。整合人力、教育等资源,外联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形成一个立足本县、辐射外围的人才储备库,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与教育培训部门联手“因需施培,定向培养”,企业提供部分培训资金协助培训部门培养人才,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人才培养效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热门标签: 人才结构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3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