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关于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十篇】 - 其他免费论文 - 无忧范文网~

关于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十篇】

时间:2021-12-16 其他免费论文 点击:

国际贸易又称贸易,是指货物和服务的跨境贸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组成,故又称进出口贸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1

  摘要:本文从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及主要手段入手,从促进环境保护、制定环境标准、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四方面论述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基于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就如何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参考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重要性

  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和破坏能力呈现出“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饱尝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越来越突出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和担忧,树立生态理念、加强环境监测、注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吁和心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很有必要加强环境监测重要性知识方面的宣传、研究和探讨。

  1环境监测的概述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影响和可能影响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存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代表值进行监视性调查、测定,从而掌握、研究、确定和预测环境受污染、受破坏等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行为和过程。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两种。

  1.2环境监测的内容及主要手段

  环境监测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规范和完善的,因此不同时代的环境监测内容也不尽相同。就当前来看,环境监测是包含“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等多环节的信息获取过程,它一般包括背景调查、方案确定、布点优化、现场采样、样品运送、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数据收集、综合评估等环节和内容。环节监测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三种:一是分光光度发、重量法等化学手段和方法,二是用于声、光等监测的物理手段和方法,三是主要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生物群体影响的生物手段和方法。

  1.3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环境监测对象包括水体、空气、土壤、生物、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性客体,监测手段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性方法,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时需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和情况;二是连续性,根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时空分布特点,环境监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够获得数据,揭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因而环境监测呈现出时空上的连续性;三是追踪性,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环境监测不能是临时性的,而是需要建立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从而实现跟踪监督和有效监测。

  2环境监测对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1环境监测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因子、环境变化情况、环境影响过程进行科学检测和动态监督的活动。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有力支撑。针对前些年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发展而推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日益突出等问题,就迫切需要运用环境监测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2.2环境监测是制定环境标准的重要前提

  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环标准来降低和遏制人们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制定科学的环境标准,首先就需要对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整体情况和发展态势有个全面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支撑。

  2.3环境监测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推动生态文面建设、建成美丽中国,都对我国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监测是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标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着基础和阵地地位。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程度,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环境监测水平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3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思考

  3.1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经费是保障。当前,一些地方由于环境监测经费落实不到位、保障不充分,导致环境监测设备更新不及时,监测技术应用不高,从而大大影响了环境监测水平。因此,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调整。

  3.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有效支撑。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结合环境保护理论和环境监测实践,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不断建立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体系,稳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质量。

  3.3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点多面广、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一方面要注重从优秀的大学生中引进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环境监测领域的人才素养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更新,确保环境监测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仪器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并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对于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权威性、全局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科学环境监测,助力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努力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风险和范围降至最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重要任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环境监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

  参考文献

  [1]万莲.浅谈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164.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2

  【摘 要】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行动学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行动学习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挑战。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在课堂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如何讲授好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有待改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很容易片面关注国内一些负面事件,甚至形成崇洋媚外、否定国家政策路线的错误观念。而另一个方面,生活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历史时期的大学生只看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缺乏对我国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意识,抛弃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追求物质享受。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责任。首先,形势与政策课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承担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形势,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程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从容面对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和社会思潮涌动,这是一个严肃和复杂的命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但具有政策性强、思想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而且牵涉到许多学科,授课内容经常涉及全球范围内数个时间跨度内的重大事件,讲授难度很大,这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往往采用将若干专题分散于几个学期的方式开展,学时的紧缺很容易导致课堂变成有关政策文件的宣讲,纯粹的理论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逆反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习惯了课堂灌输,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进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二、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引入行动学习法的意义

  行动学习法即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

  行动学习法区别于传统的讲授―聆听单向沟通模式,更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为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和获得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行动学习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行动学习法的主要目标不是获得知识,而是组织成员运用知识去分析和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行动学习法是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相互支持为依托,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的学习方法。相比传统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提高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模式。为了说明行动学习法,该方法的提出者雷吉・雷文斯教授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即:L=P+Q。在这里,L代表Learning,即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P代表Programmed,即系统化的流程;Q代表Questioning,即提问。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集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于一身的持续性学习方法,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并不仅限于企业管理,其在教育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学生被动接受为手段,是一个知识单向传输的过程。而从行动学习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其核心在于分享和创造性思维。行动学习是一种在小组讨论中实现多渠道知识获取的模式:一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从社会现实中学习;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从个人已有的知识中回顾;三是通过小组讨论,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知识中学习;四是通过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行动学习将单向的灌输变成双向的、多向的交流,变成分享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灌输者”,而是类似“推动者”的角色,主要作用是创造积极参与的活跃氛围,促进学生在团队中以更具效能的方式思考与对话。

  由于具备种种优点,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引入行动学习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将课堂转化为一个学习系统,达到教学目标。首先,通过行动学习法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与学习相关的结果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热情。其次,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或者政策展开讨论并得出的结论,说服力要远胜于教师单向灌输的结果(当然,前提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合格的“催化者”角色,正确控制讨论的走向)。最后,小组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和目标框架内,对自己及其他成员的解决方案进行质疑和提炼,从而对问题的本质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思维能力。

  三、行动学习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实践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明确采用行动学习法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获得符合主流价值判断的知识,而不能为讨论而讨论。其次,教师这一教学主导者的身份由传统的灌输者变为催化者,要避免使用绝对化、权威性的表述,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问,而不是给出答案。第三,行动学习法的学习单位是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在建设性的讨论氛围中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管理层应当支持此新型教学方法,在场地、师资、道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将其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避免流于形式。

  具体而言,行动学习法的启动和运作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是成立小组,可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人数在10人以内为宜,团队领导可由成员推举。二是提出问题,这一问题必须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分析问题,教师提供待解决问题后还要设定目标,即小组要解决何种现实问题、达到何种目的,并给出可供利用的条件。四是问题重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并寻找困难、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发现很有可能不同于起初的判断和认定。五是列举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针对分离出来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并对所列举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最优方案。最后,由小组代表对该最优方案的选择进行总结。

  以大学生就业为实例阐述行动学习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因此学生关注度相当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宏观的经济等方面原因,也有微观的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原因。教师在大概讲授背景知识后,提出“大学生如何才能就业”这一复杂问题。

  为了使问题在可控的环境中讨论,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出若干条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条件显然是复杂多样的:毕业生人数方面,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其人数之多,就业形势之严峻可以说史无前例;经济方面,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产业结构方面,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总体上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的岗位偏少,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列举出上述条件后提出目标:大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就业。在讨论阶段,教师引导组员针对给出的目标和条件总结出关键问题,如各级政府出台了怎样的就业政策、学校的实习制度有何意义、学生本人应当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下一步是列举解决方案:自主创业还是进入单位、企业,以及在校期间个人要如何做好准备。各个方案的支持者分别利用给出的条件,阐述理由。最后,由教师对得出的方案进行点评,并结合教材以及最近的就业要闻进行总结。

  实践证明,行动学习法的引入可以活跃形势与政策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评价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表示欢迎,认为经过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后更能理解国家的形势和相关政策了。

  然而,行动学习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由于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要求班级有较好的学习气氛和分享氛围,如果组织不好,将会事倍功半。二是学生有时可能关注于得出结论和辩论的成败,而对学习过程不够重视。三是需要教师课前整理好专题的背景资料,并归纳出条件和关键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协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温海燕,潘杰义.行动学习法简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5)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BigData)一词逐渐被人们认知和熟悉,其常被用于定义和描述“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人们做出决策不仅仅依靠经验和直觉,常以数据分析作为决策依据,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用好大数据,必将对商业发展、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1大数据的基本概况

  大数据(BigData)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数据,其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即海量性、多样性、易变性、高速性。同时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等也是其主要特征。

  2大数据的时代影响

  大数据,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其可帮助人们进行量化管理,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得数据者得天下。大数据对于时代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如果人们以大数据分析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可全面获取相关决策信息,让数据主导决策,这种方法必将促进决策方式的创新和改变,彻底改变传统的决策方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推动信息管理准则的重新定位。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利用大数据的一个成功范例,谷歌公司通过分析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判断流感的传播源地,公共卫生机构官员通过这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行动决策。

  (2)“大数据应用”促进行业融合。虽然大数据源于通信产业,但其影响绝不局限于通信产业,势必也将对其他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大数据正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数据分析为辅助手段加强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管理,如麦当劳、肯德基、苹果公司等旗舰专卖店的位置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完成选址的,另外数据分析技术在零售业也应用越来越广泛。

  (3)“大数据开发”推动技术变革。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是大数据新技术开发的源泉。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将逐渐取代以往单纯依靠人们自身判断力的领域应用。借助这些创新型的大数据应用,数据的能量将会层层被放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在个人隐私的方面,容易造成一些隐私泄漏。我们需要认真严肃的对待这个问题,综合运用法律、宣传、道德等手段,为保护个人隐私,做出更积极的努力。

  3大数据的应对策略

  3.1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创新。

  目前而言,大数据的技术门槛较高,在这一领域有竞争力的多为一些在数据存储和分析等方面有优势的信息技术企业。为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必须加强研究,重视研发和应用数据分析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夯实发展基础,以大数据核心技术为着手点,加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商业智能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加快基础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可视化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等)的研发,并使其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基于大数据应用,着重对知识计算(搜索)技术、知识库技术、网页搜索技术等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加强单项技术产品研发,并保证质量的提升,同时促使其与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科学技术体系。

  3.2提高软件产品发展水平。

  一是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提高软件发展水平。二是运用云计算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转型和发展,促进中文知识库、数据库与规则库的建设。三是采取鼓励政策引导软硬件企业和服务企业应用新型技术开展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四是以大型互联网公司牵头,并聚集中小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对优势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开拓与整合本土化信息服务。五是以数据处理软件商牵头,这些软件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其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势互补,提高数据软件开发水平,提高服务内容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提高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市场能力和集成水平,以保障其大数据为各行业领域提供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3.3加速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

  大数据时代,我们应积极推进大数据的示范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第一,对于一些数据量大的领域(如金融、能源、流通、电信、医疗等领域),应引导行业厂商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数据监测和分析、横向扩展存储、商业决策等软硬件一体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第二,将大数据逐渐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及个人生活和服务领域,促进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等服务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促进行业数据库(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开发,建议针对不同的行业领域建立不同的专题数据库,以提供相应的内容增值服务,形成有特色化的服务。第四,以重点领域或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对企业数据进行相应分析、整理和清洗,逐渐减少和去除重复数据和噪音数据。

  3.4优化完善大数据发展环境。

  信息安全问题是大数据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基于大数据的情报收集分析工作信息保密问题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同时,为优化完善大数据发展环境,应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如将具备一定能力企业的数据加工处理业务列入营业税优惠政策享受范围)支持数据加工处理企业的发展,促使其提高数据分析处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三是夯实大数据的应用基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政府为切入点,推动信息资源的集中共享。

  做到上面的几点,当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时候,面临大量数据将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成竹在胸,而从数据中得到的好处也将促进国家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为经营的横向跨界、产业的越界混融、生产与消费的合一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数据必将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我们应积极应对,以掌握未来大数据发展主动权。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4

  一、重庆地区古建筑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概况

  这一时期是文化交融的时期,先后经历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统治,两次湖广填四川(一次是在元末明初,一次是在清代前期)等的影响,造成了会馆的兴起。清末重庆开埠后,外国建筑文化渐渐对本土建筑造成影响,出现了西方风格的建筑、教堂等,也出现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吊脚楼、古镇建筑、寺庙道观、会馆等。通过重庆考古所对慈云寺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察了寺庙主体及附属建筑遗迹33处,包括殿基址4处、房址2处、院1处、排水沟8条、道路4条、焚烧坑6个、佛台7个、佛龛1处。出土了铜、铁、陶、瓷、石等各类明、清时期遗物百余件。本次发掘工作最大的收获是弄清了寺庙主体区域的布局与结构。此次考古调查发现了大型台基5进、石碑3通、各类题记8则、各类造像5尊、精美石构件9件及墓地3处。结合出土碑刻、题记及石质文物雕刻工艺和风格判断,此处早期建筑基址的年代上限可及明代晚期,下限至乾隆五十四年;晚期建筑基址的修建年代则为乾隆五十五年,慈云寺遗址是重庆地区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寺庙基址,其布局清晰、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佛教考古价值,是认识与研究重庆地区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佛教寺庙布局特点的重要实物参考。在汉东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城墙、房址、墓葬、灰坑、水沟、道路、陶窑等各类遗迹101处,房屋的柱洞、排水沟和墙体的基座等都被完整保留下来,面积共计10000平方米。此古城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代、唐宋元及明清各个时期建筑风貌。随着文物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揭示了重庆这一时期古建筑的文化原素和本地特色。时代不断地变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地方特色建筑逐渐与古镇相互融合(如徽式建筑)。特别是重庆开埠以后,本地建筑受到外国建筑元素的影响,出现了西式的圆拱、柱式等特征。

  二、重庆地区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及现状

  重庆地区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缩影,它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基本构造,还有它自身的特色,虽然保存至今的很少,但是留下来的仍然具有很大的文物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一)古建筑的类型

  重庆古建筑的类型有军事设施、公用设施、民用设施、园林设施和其他的古建筑形式。

  1.军事设施。重庆因为地理环境特点的原因,有着非常丰富的军事建筑,如城墙、城门、碉堡等,这些军事建筑及设施分布在许多古城镇之中。重庆历来都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如巴南区的丰盛古镇在古代是通往南川、涪陵的必经之地,其在清代修有数十座用于防御的碉楼,现今保存完好的有10座。

  2.公用设施。历史上重庆地区的公用设施有寺庙、道观、会馆、墓葬群、古镇村落老街和道路等。寺庙有很多,包括双桂堂、慈云寺、罗汉寺等;道观有老君洞、张飞庙、南山老君洞、沙坪坝龙泉洞等;会馆有湖广会馆、禹王宫、文昌宫等;墓葬有岩墓、砖墓、土坑墓等,古镇村落老街有磁器口、涞滩、双江古石板街、清西沱云梯街、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罗氏宗祠、巴县衙门等。

  3.民用设施。重庆民用设施有民居、书院等。民居大多是传统的中式建筑,特色民居是吊脚楼。吊脚楼依山坡就势而建,因地制宜,是为了防洪防灾而建的,遍布于重庆各大古镇及重庆主城区。书院在产生之初,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中。古老的书院体系从中国唐代开始,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存在了1000多年。重庆书院大都是由寺庙或有钱人家的大院改建而成的,如磁器口古镇的翰林院。

  4.园林设施。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的一种,讲究的是自然山水,融合了中国的各种建筑小品于一体。重庆的园林多属于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园林,寺庙园林与寺院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园林的形态,又反映出宗教的特征。构成寺庙园林建筑群的有亭、台、楼、阁、雕窗柱廊、桥梁和牌坊等,结合书法、牌匾、绘画、雕塑、建筑、家具等艺术底蕴,更便于寺庙与园林的完美结合。这些寺庙园林大多又处在风景名胜区内,与重庆山水相结合,通常是背靠山面临水的风水绝佳宝地,如华岩寺、老君洞等。5.其他。重庆地区还有其他的建筑类别,如窑址、戏台、石刻雕塑和盐泉等。窑址,如涂山窑,清溪窑等;戏台有偏岩古镇禹王庙前名为万年台的戏台;石刻有涞滩摩崖石刻、路孔的千佛洞、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石刻;盐泉有宁厂盐泉中的白鹿盐泉。

  (二)重庆地区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重庆地区的古建筑属于紧凑型山地建筑,有着本地的个性文化特征。重庆地区的建筑多以穿斗结构为主,少量抬梁式;砖木竹土为墙,竹作筋相当于现在的钢筋,再夹土或者碎石作夹壁墙;桃檐形式多样,有庑殿、悬山等;城镇街道多以青石铺之,因此很多古镇都有石板街之称;斗拱较简单,以实撑撑拱居多;吊脚楼设有阁楼、临街面的单挑或双挑外廊;窗有空花窗饰和镂空雕饰等,门主要是以合页门、搓板门为主;建筑群中都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用水主要是以打井取水。

  1.建筑原料。重庆地区建筑原料主要是就地取材,如竹、木、砖、石等都是重庆本地方便取用的建筑材料。特别是竹子,此地竹料丰富,为这一地区建筑增添了独有的特色,竹的运用是重庆地区古建筑材料的一大特征。

  2.建筑构图。重庆的建筑构图要从建筑个体和群组平面布局上分别来看,个体建筑还是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模式,坐南朝北、木砖瓦结构为主;群组建筑中布局非常灵活随意,建筑物与园林常常结合在一起。中国的院宅讲究的是规矩礼制,而园林讲究的是自然。在重庆地区寺庙园林中,宅没有特别讲究对称,而是随地形而建,空间形态中重庆古建筑物中通常分为单开间、双开间和三开间,宅与宅的关系变得主次不明,讲内讲外。

  3.艺术特征。建筑美是设计美和功能美的组合,建筑的形成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性,有其不完美性。建筑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构建而成的,不能随意地建造,建筑除了要满足精神的需求外,还需要稳定的结构。精神世界需用物质所表现,建筑是精神世界的物质产物。建筑形态通常由点、线、面、体、质、色构成,并运用光、阴影的作用,带给建筑的是不一样的艺术表现。建筑所处的位置、构成的形式都要遵从于功能。艺术特征由装饰、造型、山水文化、写意山水、诗意、文人墨宝等方面组成。装饰类别有门、窗、撑拱、脊饰、檐枋、拦板、雀替、家具、石桌石凳等。文人留下了很多诗、画形成了山水文化。重庆古建筑所处的环境各异,也因功能意境而不同,所表现的艺术特征具有独特性。在整体与单个建筑的关系中存在对比关系,单个的建筑具有节奏感,多样的单体建筑构成了整个建筑群,它又具有整体性。

  (三)重庆地区古建筑的现状

  通过对重庆地区的古建筑的走访及调查,重庆现存古建筑群,如古镇、老街和古城有数十个,里面的民居、商铺、牌坊等建筑群保留得相当完整,遭到破坏的古建筑也有许多。其中寺庙建筑也有几十座,但多数存在不少的损伤,因为白蚁噬咬、自然风化等原因还在不断地受到侵害。宗教建筑多存在于古镇中,市中心也有不少,多数都经过几朝几代的维修与重建而得以保存,当然也有很多毁于战争、文革等非自然因素。重庆地区古军事建筑文化保存最完好的是合川的钓鱼台,也有逐渐消失的重庆古城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古建筑,它们多集中在一处,有的已经被考古发掘出来,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尚未发现的还需要考古队调查研究。

  三、重庆地区古建筑历史文化解读

  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从早期的大溪文化到巴国文化再到陪都文化,先后经历了许多时期。如何去解读重庆地区的古建筑文化,需要从历史、地理环境与气候的影响、建筑原料、古时人们意识形态等来给予解答。按功能可以分为民用建筑文化、宗教建筑文化、军事建筑文化和其他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发展受到社会政治、伦理、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功能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建筑文化,反映了重庆地区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这些以功用来区别的建筑,同时满足了他们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实用审美、认知甚至信仰、崇拜等多种要求。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建筑文化、吊脚楼建筑文化、移民建筑文化等。巴渝先民创造了丰富的建筑艺术、乡土文化。他们靠江河聚居,在西部平坦地区建房,因地(坡地)制宜,通过筑台、架空吊层、挑廊附岩形成了山地建筑文化。宗教建筑文化是由佛教、道教等以及其他宗教通过历史上的几次宗教文化的传输而形成的。移民建筑文化是由于湖广填四川、清朝的三次移民等主要原因形成的,民居是山地环境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同时吸纳湖广、江浙等地文化涵蕴,在装饰上整合它们的雕刻、图案和彩绘。除此之外,按原材料可以分为巴渝竹文化、巴渝石文化等;按建筑的整体性还可以分为巴渝古镇文化和巴渝宗教园林文化。巴渝古镇文化聚居形态因素较多,有交通、军事、商贸、移民、宗教等因素,也有自然、传承、移民、商贸等因素。宗教园林建筑文化在于对人文内涵的追求,用各种建筑小品来诠释所要表达的宗教文化主题。总而言之,重庆地区的古建筑可以说是一部运用竹子的史书。大溪文化遗址就发现有用竹来建屋的考古发掘;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的传入,建筑多元化民族思想不断相互交融;宋以后文人的诗画书法元素融入建筑文化,在这些建筑中都有竹子的身影,时而作筋时而编作夹墙。古代建筑文化偏重于艺术与情感,重庆地区富有其地域特色,古代的建筑理念运用到现今建筑中去,如竹筋窨井盖,反映了重庆地区古代建筑建造者们的劳动智慧、时代要求、情感诉求以及价值观的体现,这也是当时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文化整合中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建筑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建筑以灵魂。历史的沉淀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建筑是没有文字和声音的语言,通过自身的功能来表现出其创造性艺术,它又是人们的审美对象,需要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判断建筑美的标准需要根据地域、人等因素来做出,建筑所表达的美与不同的民族、时代、文化、历史相关,建筑文化代表着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策略和智慧。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5

  客观对待和处理历史事实,并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党史内容,并将其予以发展宣传,根据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有机的将马列主义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尤其在在核心价值的构建过程中,更是要以其作为理论依据,科学合理的实现其价值体系的构建;二是党史如实记录方面。要如实记录党史,对于党的重大成就要加大其研究力度,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党的失误,要勇于指出并加以探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例,及采用本土化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精髓,用于指导价值体系的构建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将党史研究成果,以适宜的方式展现给社会,如以期刊杂志等形式,其可作为价值体系构建的丰富理论依据,从而发挥其在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1]。

  一、重要途径作用

  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其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对党史的学习,从而为其的构建工作提供有效措施。推进对党史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教育内容。党史中有许多真实案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前人的经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因而要明确党史教育内容,对于成人来说可以,可以指导其阅读党的简史等,相应的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则可以向其推介符合其年龄特定的党史书籍,从而实现党史的社会普及化,提升人们的思政素养,进而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二是强调学习对象。由于领导干部思政水平及其角色特点,使得其在党史的学习中,更具有示范作用,因此为了价值体系的有效构建,应积极倡导相关干部的党史学习,鼓励其起到带头作用,促进全民养成党史学习的良好风气,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为实现社会价值体系构建提供有效措施;三是拓展其成果作用方式。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可以从中得到提高,在党史成果的作用形式方面可以加以拓展,以使其成果更加广泛的服务于各年龄群体中,加强其成果推广,可以将其融入到电影及小说等载体中,实现其普及,人们通过这些载体对党史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提升其思想觉悟水平,从而为价值体系的构建工作献言献策,实现其有效的构建[2]。

  二、拓展空间作用

  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其需要加强对党史的有效开发,从而为其构建工作拓展空间。对党史的有效开发,需要保障其在具有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即开发其经营性,从而实现其文化的产业化,通过将党史文化产业化,不仅有利于其在社会各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提升人们的思政素养,其也是人们理应享受的文化权限之一,产业化模式可以通过影视及旅游等方式实现,同时在文化的普及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本土特色,加强当地人们对党史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度,从而拓展价值体系构建的空间。此外,党史的开发,为了更好的拓展社会价值体系发展领域,其在产业化过程中,既要在保持其知识性的同时,又要实现其娱乐性,一味呆板严肃的知识灌输,难以将党史文化吸收进人们心中,因而增加其娱乐性显得尤为必要,其也为价值体系的构建工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党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党史文化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新上建设项目、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技术改造及设备购置更新,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做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投资控制,谋求企业在安全生产、降本增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更大的发展优势,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控制必须运用合理的工程经济分析方法,优化过程管理成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提供空间。

  关键词:企业;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投资控制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需要不断提高质量、增大规模、降低成本,其中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必须的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也要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措施,加强综合协调,突出过程监督,加强项目投资控制。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零散性、工艺复杂性、技术性的特点,因此推动在投资过程中的投资控制,需要工程经济预算和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科学的工程经济方法,对提高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应用。

  1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存的问题

  部分中小生产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意识,停留在产品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相对薄弱。当前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成本管理制度,在原材料、能源消耗、生产工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技术创新和改造,但由于项目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项目管理流程;或者建立了项目管理流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素质过硬的技术力量仍然不够充足,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不高;企业 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方面均存在相对弱势,不能很好的应用科学的方法,满足不了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1.1项目管理缺乏系统完善的制度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种先进的设备、施工材料及生产工艺日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但在管理方面没有作出相应转变,仍然一味沿用较落后的传统方法,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项目投资控制准确性下降,工程实体质量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和成本控制成效。

  1.2投资成本控制存在局限性

  在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部分中小企业往往依赖工程建设服务单位进行,在项目审查过程中,不能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建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变更多,造成投资浪费或超预算费用。在施工阶段,部分企业重效率、轻质量,以次充好使用劣质材料,或者简化工程主体结构,使得工程质量稳定性变差;在施工进度控制上,往往追求工期提前完成,忽视了正常的维护周期,在运行过程中埋下隐患;有些企业施工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施工质量控制上,关注施工成本程度低,导致工程造价偏高。企业在投资控制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和项目管理人员的通力协作,各履其责,保持成本控制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企业各部门之间、与施工、监理单位之间,往往忽视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导致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效率降低,与预期制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工程项目质量不达标,不得不进行返工重建,因而造成损失。项目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把握好重点,协调好投资成本、项目质量和进度控制的关系,才能在工程项目中获得理想的收益。

  1.3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投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工程基本特点,还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在生产企业项目建设人员队伍中,素质过硬的专业工程人员仍然不够,多数企业缺乏合格的项目管理人才。部分企业过度关注工程主体环节,忽视了人才队伍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在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缺乏长期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企业强化培训力度,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2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控制的重点必须突出。在建设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在技术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及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摒弃粗放的习惯做法,首先要强化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配备适当的专业队伍。在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从制度流程入手,本着精简高效、操作性强的原则,对进度、质量、投资等管理环节不断加以创新,树立以制度管控项目的管理理念,形成流程性管理的思路,推动项目精细化、规范化。以下主要从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项目成果验收等阶段进行分析。

  2.1项目决策阶段

  深入调查研究,是项目开展的第一步。投资估算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投资的控制目标。项目的前期试验和研究,以及企业的投融资策略,要将工程经济分析方法渗透进去,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这是项目投资控制的前提。如果忽视项目经济分析的重要性,就会使研究效果有所偏离,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产生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与企业战略目标相悖论。这样必然导致建设效果难以保证,成为后期工程建设投资预算失控的直接原因。

  2.2设计阶段

  设计工作是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设计概算是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控制目标,项目在设计阶段要体现集思广益的思维,充分发挥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在工程建设当中,设计是基础,对于投资控制来讲,是处理技术和经济方面问题的最佳时期,具有决定意义,而在这一时期,企业对于设计往往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投资控制没有应有的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设计费通常占整个项目投资的3%左右,但其所产生的影响会达到70%以上。在设计阶段进行投资控制,体现了事前控制思想。在设计阶段中进行投资控制,要严防关注的侧重点出现偏差,过于重视和关注流程是否合理,而忽视了细化施工图设计审查。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进行合理控制,一直到施工阶段才实施投资控制,那么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了控制的意义。在项目施工之前进行设计修正和变更,项目没有开始实施,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改动都是最容易的,不需要遭受过大的损失。根据价值工程理论,价值工程涉及价值、功能和生命同期成本三个基本要素,在设计阶段进行投资控制,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会让设计人员在一开始就充分认识到并考虑技术和成本问题,促使工程设计效果符合项目管理目标。

  2.3施工阶段

  选择一支有竞争实力的施工队伍,不仅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保障,也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和有效投资控制的关键。施工图预算或建安工程承包合同价是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企业有必要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充分测算和分析,在施工前完成工程量清单和单项投资预算的修订和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已成为招标中的主要计价方式,合理控制图纸内外施工项目,严格按照招标工程量清单及单价核算工程量,据此编制投资计划,可以有效杜绝概算外费用,实现资金的动态管控。在网络时代,通过比价采购、邀请招标等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承包商,更容易得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工程承包合同签订时,必要的技术要求、项目范围、工程核算方式必须有着明确体现,并在概算定额的基础上,根据预算确定合同价格。工程合同价格的控制目标应有科学的依据,如果目标值与人工单价、材料预算、设备价格及各项有关费用和各种取费标准不相适应,那目标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控制也是徒劳的。其次,选定一个根据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施工方案,并合理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并且使造价最低,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材料和备件是构成工程投资的基础要素,在中小企业建设项目中,其总造价占比可达到60%以上,直接影响着投资成本,因此保证合理的材料供应可以极大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效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材料、备件管理疏漏仍然是必须攻克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相对严重的浪费现象,由于没有落实相应的制度流程及科学的管理理念,特别是由于计算方法的疏漏,材料使用计划不清晰;有时材料管理人员只对材料领取简单记录,也难以保障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精准使用,很容易造成无意义损耗或备件资金占用成本升高。项目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这一阶段需投入大量的资源,是建设费用消耗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重点主要是避免浪费,精细施工,挖掘潜力,节费降耗。在施工阶段需要精心组织施工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辅助考核激励措施,协调推进各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技术、施工、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

  2.4项目效果评价

  投资管理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尤其在以技术改造为项目建设背景的中小生产企业,全过程管理已成共识。项目完工后的工作不仅仅是项目验收,更需要总结经验,对项目成果进行效果评价,使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工作循序渐进的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项目投资控制管理的核心主要就是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并及时纠正已经发生或者存在发生概率的偏差,实现项目建设的PDCA循环。项目效果评价把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力求在技术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以达到优化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3结语

  中小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经济观念,或概预算人员对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了解比较少,很容易使得工程建设投资过程中出现偏差。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积极培养或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强团队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基础,经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前提。企业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管理环节,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工程投资过程中经济的重要性,把握好项目投资控制与财务成本管理的关系。建设项目要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和资产转资,充分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为企业改进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综合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7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让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西部地区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首要手段。我国对小城镇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全国各个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还带动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深入研究分析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西部地区; 小城镇建设; 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就一直处于稳步的推进中,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小城镇从中获得了十分良好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起着一定的影响,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利于解决西部的三农问题,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能够改善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西部地区小城镇因其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不同于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情况,在汲取东部经验开展小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区域实情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工作,而在开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小城镇的建设践行。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小城镇建设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地区政策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始终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因此,需要结合西部地区的区域实情对小城镇建设做出更为合理的规划,这不仅促进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发展,也加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西部地区地域十分辽阔,但地理环境恶劣,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要素聚集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较难形成大城市,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并且镇与镇之间的距离较远,也很难产生范围经济,交通和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落后,这些因素制约了地区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虽然一直致力于对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才能在实践中有效进行城镇化的建设。
  2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问题
  2.1 缺少长远性和发展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着,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照搬其他区域的规划建设,并没有考虑到实情问题,且大多只考虑了短期收获,以实现最快速的经济效益和最多的社会利益,并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且十分不稳建设一直处于一个变动的环境中,导致浪费了许多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因此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规划要从长远考虑,真正实现城镇化的稳定发展。
  2.2 缺乏特色
  城镇的风貌就好比是城镇的性格特征,对城镇特色进行有效的塑造才能为一座城镇融入生命力,并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时,各个小城镇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鲜明的特色为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但是目前西部地区大多数城镇呈现的风格都十分相似,缺失了传统的民族风貌,也缺少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建设规划中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更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在进行规划时,只是一味地模仿。所以只有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位,才能够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安排。
  2.3 缺少对当地环境以及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在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忽略了总体的规划。并且在规划的过程中,总是忽略自身的特点,导致在总体规划上十分欠缺考虑,对当地的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随着城镇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西部地区许多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城镇也被统一规划成了旅游景点的城镇,失去了城镇规划原本的意义。
  2.4 区域发展出现同质化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了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范围内的城镇条件、资源以及政策制度等因子没有较大的差异,相似度极高的发展条件造成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产业发展和城镇风貌塑造等方面雷同,同质化问题严重。
  2.5 基础配套设施滞后
  在西部大开发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作用下,西部地区城镇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却仍然未跟上小城镇建设的脚步,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设施不均衡,城镇给排水系统等市政设施较为缺乏。滞后的基础设施让城镇居民的便利生活以及舒适生活都受到了限制,居民的幸福指数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 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优化措施
  3.1 实施总体合理规划,科学推进
  为了实现西部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着小城镇的建设工作,比如不合理的建设规划以及不准确的定位等,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人才的缺失、建设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规划建设上缺少宏观地看问题的方法。对城镇规划造成影响的三个因素包括方向不准、起点不高和不能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措施。要想实现城镇化的建设,就要找到准确的方向、解决起点不高问题以及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与之相反,对于不同的问题无法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就会导致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窄。因此,小城镇的规划需要从综合方面进行考虑,长远地看待建设问题,基于此,城镇化建设才能发展得更长久、更稳定。
  3.2 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本质就是服务人民,以使人们更方便、更美好地生活。因此,城镇化建设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城镇化建设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城镇建设领导者要积极调动人们参与小城镇建设,真正达到使城镇建设更加舒适的目标。人们只有参与到建设中,认识到建设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投入城镇化的建设中。
  3.3 积极宣传城镇建设,提升民众规划意识
  人是城镇建设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城镇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城镇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让人们都参与其中。在城镇的规划中融入广大民众的想法,有利于城镇化建设。为了提高人们的规划意识,可以通过电视、广告、报纸、微信等方式进行城镇建设的宣传,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促进人们对城镇规划重要性的了解,使其及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建设的城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3.4 注重区域层面的规划
  在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规划城镇方面,还应该对城镇周围区域内的交通、资源、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建设等发展要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注重对区域内的不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规划过程中重点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强化,并改善劣势,以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形成错位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各个要素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
  3.5 注重以人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的基本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而城镇承载能力的基础就是基础设施服务,它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在基础服务设施存在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规划应当注重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导向,面对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设施服务需求,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实用角度看待问题,从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均等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舒适宜居的目标。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小城镇作为重要的纽带迎来了黄金的发展阶段,建设规划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核心重点,直接影响着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城镇化质量,尤其是对于社会经济都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小城镇更是如此。因此,需实施总体合理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及积极宣传积极宣传城镇建设,提升民众规划意识,注重区域层面的规划,注重以人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措施,对城镇建设进行合理引导,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城镇的发展特色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最终实现城镇的长远稳定发展。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8

  摘要:党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党史教育不断在加强,也取得了顯著成绩。但由于多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高校党史教育,既要认识到问题,也要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党史教育;问题;党史教育实践活动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普遍开展了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史、艰苦奋斗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在历史发展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经验教训等内容的中共党史教育。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具备了对党史、国史的正确态度,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通过艰苦奋斗、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渐变成繁荣富强、充满生机的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高校大学生对党史内容掌握情况

   从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党史知识,具有基本的认知、判断能力。但从内容的完整性来看,又是断断续续、不完整的。即部分学生对党史的了解是片段性的、只了解一些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革命人物等,且了解只停留感性认识阶段,在原因、评价、意义等问题方面还有待提升。

   (三)高校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途径情况

   目前,在高校,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直接途径是课堂、讲座、培训等方式。党史教育主要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虽然每一门课程都涉及到党史的内容,但是因为课程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党史教育不会始终是永恒的主题。党史教育的讲座、培训在高校中的确存在,但覆盖率较低。一般参加此类讲座、培训的学生通常情况下,都是入党积极分子、“青马班”学生、学生会干部等,只占学生总数的小部分,因此,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途径还需要不断拓展、创新。

   二、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党史教育缺乏重视

   高校党史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而实施的,这就存在对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视度问题。即党史教育大都放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既没有专门开设中共党史课程,也没有相关选修课程。即使有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但总学时只有36或54学时,且授课基本都是以多个行政班级为单位。部分“马工程”课程末考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就是“无所谓,开卷考试容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讲话、旷到等现像就会增多,无法保证教育效果。部分高校还存在不重视党史教育的宣传氛围的现象,缺少一些诸如“党史风采”“党史文化墙”等宣传展板。由于缺乏经费支持,相关党史教育的网站、实训基地等明显存在滞后性,在实际党史教育中无法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缺乏对党史教育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现阶段高校的大学生主体基本是“95”后、“00”后,他们出生成长与新世纪,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提升,他们对中共党史的具体内容没有代入感,加之身处大数据时代,受历史虚无主义及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更让党史的普及和认知受到限制。部分学生沉溺娱乐八卦、时尚、游戏等信息,部分学生甚至会有“历史是过去的东西,现在的中国不会历史重演了”等想法,这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学习党史的态度,这会直接影响党史教育的效果,进而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无法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党史教育缺少实践活动

   目前,党史教育主要的媒介就是课堂。大多数课堂依然采用的传统教育方式即“满堂灌”形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实践环节设置。实践环节可以分为“课堂内”与“课堂外”,大多数高校或者老师因考虑到时间、距离、资金、学生安全等问题,往往“课堂外”实践都会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课堂内”实践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受课时、学生能力高低、学校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一学年可实践的次数屈指可数,效果远远达不到“课堂外”实践的效果。

   (四)党史专业教师配备不齐全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承担党史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历史专业出身,真正中共党史专业的教师非常少。历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讲清楚历史的过程,党史属于政治学范畴,首先要考虑的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因此历史学教师不一定能胜任党史教育。

   (五)影视剧、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对党史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党史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这类影视作品会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对党的历史认知出现偏差、迷惑、不全面、甚至误解等问题。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给党和国家及学生个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QQ、抖音、快手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率近100%,其中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2]。这一新型载体的庞大力量,也给推进中共党史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未完全形成之际,对新型媒介中出现的文章、观点、态度、价值导向等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很容易受到干扰、甚至毒害。不利于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发展。

   三、对高校党史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意识、重视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真正做到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中共党史相关课程,特别是应该在选修课中加大党史教育的学分比重,引起大学生对党史教育重视。再次,思想政治理论相关课程,特别是党史教育相关课程应加大考试难度,将“开卷考试”调整为“闭卷考试”,改变大学生心理状态,从而刺激大学生学习党史等课程的愿望。 (二)多措并举提高高校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自觉性

   青年大學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学习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在党史教育中,可以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利用快闪唱红歌、短视频录制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这类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在无形之中强化了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党史知识问答竞赛、有关党史问题的辩论赛、集体观看优秀红色影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教育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堂教育之外,要组织青少年学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首先,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依托校园内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图书馆资源、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合理设置教学实践环节,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其次,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可以将课堂设置在红色旅游基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方,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去感受中国共产党光辉且艰辛的历史。再次,应以重大历史纪念日、清明节、国庆节等特殊时间节点为抓手,缅怀、纪念革命先烈,既体现了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又提升大学生尊崇、敬畏英雄之情。

   (四)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学队伍

   首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特别是党史教育的教师,政治站位要高。坚持将党和人民的立场作为自己的立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正如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3]其次,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扎实的专业功底。对于党史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讲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特别是要讲清楚“四个选择”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五)积极打造“互联网+党史”模式,提升党史教育效果

   首先,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毒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现如今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重要阵地。高校要利用网络多媒体介绍、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帮助大学生去伪存真。其次,要重视互联网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影响力。微信、QQ、抖音、微博、慕课、学习强国等APP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可以将党史教育与APP相结合,方便、直观、高效。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中共党史专题,随时随地了解党史;抖音上,可以剪辑制作英雄烈士、先进模范榜样人物等微视频,既在短时间内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又能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

   四、结语

   高校党史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党史教育必须要与新时代相结合,采用新思维、新方式促使高校大学生了解党史、学习党史,从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党史教育,更加清晰明确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切实把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张华林.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德育教育,2018(10).

   [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陕西日报,2019-03-20.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9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20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均分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研究组采用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4.12±1.08)d短于对照组(6.24±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P<0.05)。研究组广谱青霉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1,P<0.05)、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1,P<0.05)、联合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5,P<0.05)、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7,P<0.05),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98,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用药意识,避免错用、滥用,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促进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资源。

[关键词]药学干预;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但抗生素使用存在不规范、错用、滥用情况较为突出[1]。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儿童体内菌群失衡、其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对患儿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及食欲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患儿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儿童因各器官处以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尚在不断完善,加之身体免疫力较低,对细菌等微生物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典型表现为排便频率较多、稀水样便等,可伴有发热、腹痛、电解质紊乱等情况[3]。该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20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探讨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20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均分两组各100例。研究组男性59例,女性41例,患儿年龄2~11岁,平均病程(4.83±1.13)d。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患儿年龄2~10岁,平均病程(4.79±1.0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临床上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历完整;②患儿家属签署该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肠道疾病患儿;②合并食物中毒患儿;③合并缺血性肠炎患儿;④合并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疾病患儿;⑤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患儿。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研究组采用药学干预。常规用药指导包括用药频次、时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等。药学干预包括:①开展药师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对药师统一进行抗生素使用专业培训,建立药学干预模式,培训药师如何科学掌握用药规范、给药种类、给药方式和给药时机;②落实抗生素用药监管。与临床医生共同探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合理用药情况,制定抗生素年度使用监管计划,此过程中须对不合理使用进行有效干预;③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家长正确使用抗生素,学会向药师、医师咨询抗生素是否需要使用,不要凭借个人经验随意、盲目用药;④追踪随访。药师须查阅患儿记录并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是否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对患儿情况采取干预措施;⑤开设院内咨询服务组织。定点为患儿家属提供专业抗生素使用知识,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专题讲座,发放抗生素使用知识宣传单,提高家属安全意识以及对适应证、禁忌证把握程度。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腹泻发生率,比较两组有效率,定义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为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加重为无效。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4.12±1.08)d短于对照组(6.24±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P<0.05)。

2.2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腹泻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广谱青霉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抗生素使用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抗生素是临床用来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近年来抗生素使用备受关注。抗生素科学、规范管理对于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4]。既往由于抗生素管理松懈、错用、滥用现象较为严重,致病菌发生基因突变进化成更高级别的致病菌,形成耐药现象[5]。儿童由于机体器官尚未发育完善,身体机能不成熟,对于抗生素在内的多种药物代谢能力较低,容易导致药物积累过量出现不良反应[6]。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主要为抗生素长期不合理使用、滥用等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而使致病菌经肠道粘膜入侵破坏导致药源性疾病发生。抗生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有微生物提取、人工合成、半人工合成等。虽然抗生素的来源不同,但发挥抗菌作用主要都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起效,具有较好抗菌效果[7]。儿童免疫能力较低,对致病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弱,因而更加容易出现致病菌的感染。抗生素种类和数量增多也会增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概率。抗生素的滥用具有如下缺陷:①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泛滥使用可以使得敏感致病菌被消灭的同时少量残留的致病菌发生基因突变对原有的药物耐受,并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致病菌型号才能耐药菌株,导致抗生素药物敏感性降低。儿童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导致菌群耐药常见种类;②不良反应增加。抗生素错误使用容易降低患儿对药物毒性的耐受程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药物种类而言,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是导致患儿不良反应常见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需防止儿童出现听力、肝功能、造血系统损伤等不良反应。抗生素滥用还对患儿肾脏功能以及其他泌尿系统功能存在危害,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衰竭。③医疗资源浪费。由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受程度上升,临床治疗上医生需要采用更加高级别的抗生素或者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能导致更耐药的致病菌的出现,形成恶性循环。后续临床上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金钱去研究开发更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抗菌,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该研究探讨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4.12±1.08)d短于对照组(6.24±2.14)d(P<0.05)。研究组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该结果与黄猛[8]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对54例儿童应用抗生素药学干预,均分为两组各27例,实验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4.49±1.42)d,明显短于参照组的(6.38±2.75)d(P<0.05)。实验组使用抗生素治疗患儿临床疗效96.30%(26/2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37%(19/27)(P<0.05)。该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广谱青霉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联合使用率、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雷红[9]对儿童进行科学药学干预下,广谱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率、抗生素的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AAD发生率分别从治疗前的37.67%、88.33%、41.67%、38.33%下降至20.0%、56.67%、16.67%、11.67%(P<0.05),结合该研究结果分析,证明通过科学、合理的药学干预有利于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药学干预的总体效果。孙谦等[10]研究建议在对患儿进行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以辅助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尽量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相关性腹泻[11]。完善医院抗生素使用咨询组织建设,为患儿家属进行抗生素用药咨询提供支撑,准确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对于能够采用单一抗生素控制的疾病坚决不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于能采用低级别抗生素控制的疾病坚决不采用高级别抗生素抗菌。综上所述,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用药意识,避免错用、滥用,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药学干预应用有利于促进抗生素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苏晓明.嗜酸乳杆菌片与蒙脱石散对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16(6):1045-1047.

[2]李世浩,黄均初,林伟彬,等.我院近二年161例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影响因素及肠道感染菌群特征性研究[J].北方药学,2019,16(8):153-155.

[3]徐雯,谢永武,段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6):753-755.

[4]马瑞娟.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77-278.

[5]刘燕群.实施药学干预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127-129.

[6]程平,程丽.药学干预对减少肺炎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11):24-25.

[7]张甜甜.药学干预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用药情况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3):84-85.

[8]黄猛.药学干预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干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93-94.

[9]雷红.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55-56.

[10]孙谦,路娜娜,孙雯,等.探究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药学干预的作用与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8):1-3.

[11]龚含军,杨慧.药学干预在抗生素治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3):162-163.

作者:杨蕾 马云霞 朱荣芬 单位:玉溪市儿童医院药剂科

 

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篇10

  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将要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校园学生安全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就显得更为突出.尤其是校园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直接影响到学校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学校整体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

  目前学校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教学设施陈旧。一部分新建学校这一矛盾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相当部分的老学校这一矛盾仍较为突出。教学楼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建造的,设计标准低,没有消防设施。据有关部门统计,这类学校一旦发生火灾,将有60%发生严重后果。我国《消防法》中明确规定:在消防检查中发现违反规定的,就地严肃处理。还有电路老、旧问题。电路老、旧的直接后果就是线路温度升高和产生电火花,导致失火,最后是体育设施的陈旧问题。体育设施的损坏在量变时不易被发现,质变时猝不及防。这是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二是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在安全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管理力度不够和管理效率低。管理目标实现的标志是:学生和教职工安全观念强,处理危机能力强。自我保护能力强,所有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全部安全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学校的运行处于安全状态。目前距安全管理目标还有差距。三是安全环境有待改善。环境对学校安全有很大影响,如交通环境、校园周围环境、社会环境等等,交通拥挤对学生安全也产生影响。学校周边是不良青少年易聚集的地方,这部分人群对学生安全构成威胁。社会上的网吧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严格管理,将成为学生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对安全环境应进行严格整治。四是食品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就餐,一旦出现食品中毒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学校一定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绝不容许此类事件发生。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解决校园安全,立法为证、细节着手

  眼下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教室里爆炸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楼道挤压死学生事件??11月14日早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沁源二中学生出早操返校途中,被一辆疾驰的载重卡车碾压,造成20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18人受伤。血的教训,再次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参照,学校、学生、老师与家长常常在事故原因、责任分担、赔偿范围与额度等问题上纠缠不清。为了避免麻烦,有的学校干脆大白天紧闭校门,限制学生出入,连必要的课外实践、课外活动也能免则免,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学生的活力。这样的做法,有时会事与愿违,适得其返。同样学生长跑,最近,《衢州日报》上报道了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带学生到竹林中锻炼却安然无恙。这一正一反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在增强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学校抓安全并不是一味的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就不出事故了。必要的活动可以促进校园平安,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措施落实到位。

  二、狠抓安全教育与管理,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1、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一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编织“安全网”尤其重要。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政教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处室分块负责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细化体系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①教学管理安全网。教务处负责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教学环节(包括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督促检查图书室、资料室、电教中心的设备、仪器,各种实验室以及实验用品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教科室负责学校网络运行的安全。②安全管理教育网。政教处负责学生出操、集合、教室寝室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安全防范能力及自救、自护、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教育,指导督促班主任、寝室管理员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结合防疫部门、中心卫生院做好学生的防病治病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③校园环境管理保卫网。学校办公室与政教处协作,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防止治安案件发生,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做好校园夜间巡逻,确保校园无治安案件发生,无重大失窃现象。指导督促门卫做好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查询登记工作。④安全生活、学习网。总务处负责学校建筑及施工、消防设施、电路、食堂的设备及器具、教室与楼道畅通、食品安全、饮用水的安全等。⑤安全信息网。各班班主任作为班级安全第一责任人,组建班级安全联防小组,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成员在上课、往返学校、就餐、就寝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并注意排解小组成员之间或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并将情况及时上报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本课程学生安全。认真填写好教学日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迅速与班主任联系。学校安全员负责校园巡视、排查、登记和汇报。学校办公室建立向上月报安全制度和制订紧急预案。

  2、建立了安全隐患登记和报告制度。

  在学生的宿舍楼,门卫等地方分别放隐患登记表,教师、学生、门卫及管理员填写安全隐患地点或设施设备,由值周领导每日巡查收集,总务处及时整改设施设备隐患。如:更换损坏的、松动的床铺板、下水道盖板、电风扇、灯泡、应急灯、电线开关等其它管理方面的隐患,并责成有关处室负责人及时整改。事关重大,值周领导,值周老师、值周生立即报告校长,由校长指挥,是否启动紧急援救预案。

  3、狠抓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与教育。

  ①大型考试前,放假前后,学校必定由政教组织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与专题的大型讲座,致学生家长公开信,旨在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及家长的监护能力。②政教处主办以安全自护自救为主题的宣传栏,有防火、防盗、防水、防骗、防灾等专题或演习活动,使学生增长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③学校在校园内进行地毯式的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弹簧刀、匕首、电工刀等危害学生安全的管制刀具,收缴学生各种低级趣味的音像制品及书籍。④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成长档案,及时调适和监控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好安全预防工作。⑤家庭、学校共同搞好对走读生(非住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走读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一些,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为此,政教处可给走读生发放《走读生须知》宣传单。给家长发送《告家长书》,以保证走读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三、建设“平安校园”,突出“生命教育”

  衢州市教育局局长姚宏昌在《人民教育》(2005.22)上发表题为《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六大校园”》一篇文章,文中指出:“建设‘平安校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平安校园’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过去我们很难听到校园安全事件,而如今校园安全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难道是过去学校安全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吗?不是的,如今,除了进入信息时代外,更主要的是人们开始关注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做到心中想“人”,目中有“人”,一切为“人”;开展每项工作,都要从关爱学生生命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实践、反思。

  总之,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就等于失去一切,就无从谈起安全。平时以防为主,关键时监督到位,必要时挺身而出。遇到新问题时自主创新,做到人人有意识,人人负责任,细处着手,以小见大,建立长效机制,以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思想和胸怀,切实履行安全教育使命和职责。

热门标签:
《关于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关于家乡的美食论文3000字【十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