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关于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六篇】 - 其他免费论文 - 无忧范文网~

关于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六篇】

时间:2023-02-16 其他免费论文 点击: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

  “三个经济”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陕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正是结合现阶段陕西省的发展实际,提出的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是陕西扩大开放、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然选择,将成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
  当前,陕西省正处在经济变革的关键时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优化全省经济结构,陕西省创新性提出以发展“三个经济”为突破口,通过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三个经济”的内涵
  “三个经济”包含了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在内的三种经济发展方式。
  (一)枢纽经济。
  枢纽经济指利用枢纽优势,通过聚集人才、信息、资金、物流、技术等资源,实现相关产业高度聚集,赢得多种经济辐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所需的市场资源和持久动力。
  (二)流动经济。
  流动经济指依托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省外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文化等资源要素向陕西省转移,流动过程中会产生集聚融合效应,通过这些资源要素重组整合,带动陕西省各类产业快速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门户经济。
  门户经济:以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创新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对外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通过这种强大的虹吸式效应,吸纳聚集商贸、旅游、住宅、运动等资源要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陕西省经济强有力发展。
  二、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的现实性意义
  “三个经济”是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革:枢纽经济是推动陕西发展的动力变革;门户经济是夯实陕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流动经济是提高陕西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
  陕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结构,增强经济外向度,最大限度地释放追赶超越的动力和潜能,对实现发展模式创新、经济总量追赶、质量效益超越,提高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个经济”是陕西加速追赶超越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要求,对促进陕西省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不断推动陕西省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的区位优势
  (一)枢纽经济优势。
  陕西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周边与八个省市区为邻,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作用;陕西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依托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实现经济联动和互通,具有重要的凝聚扩散和融合带动作用,以西安为中心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线路构成了陆上“米”字形和空中放射状交通网络,交通枢纽优势非常明显。
  (二)门户经济优势。
  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属于西北龙头地带,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又位于亚欧大陆桥的黄金通道上,成为了我国西部通向中亚、中东和欧洲的重要地带;陕西还是国内很多省份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要道,对外开放的门户作用十分突出。
  (三)流动经济优势。
  陕西是科技教育人才大省,是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欧亚大陆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中心,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多彩,这种文化优势所形成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动陕西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带动了流动经济的发展。
  四、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枢纽经济发展路径。
  1.完善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枢纽经济增长极。
  陕西地处中国大陆地理几何中心,中心区位和枢纽地位突出是陕西省明显的优势,陕西要依靠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在发展枢纽经济中,陕西可实现航空、高铁、公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形成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从而增强辐射我国中西部,联通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能力,真正把陕西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陕西要全力将机场打造成为以向西开放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型国际枢纽和航空物流枢纽,使其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源;要加快“米”字形高铁网和关中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以铁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运输大通道;继续推进全省范围内公路建设;完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的现代化,形成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培育具有强劲动力的物流行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汇聚融合。
  2.加强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陕西是“一带一路”核心区,要充分发挥人才、教育、科技等自身资源优势,使优质资源要素和陕西省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互补的生态集群,推动发展集约高效的产业格局;要利用陕西区位优势,集聚高端要素,培育一批枢纽型企业,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大数据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需求机制,充分利用陕西省科技成果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加快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切实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让各种技术人才信息要素聚集陕西,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3.实施“互联网+”战略
  打造智慧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枢纽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完善信息平台数据采集机制,有效整合产业集聚区的信息资源,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交换和共享相关数据信息;实施“互联网+物流”工程,建设物流智能信息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开放系统;推地物联网和智能化衔接工程,加快建成现代物流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理系统等行业智能化工程,提升枢纽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二)门户经济发展路径。
  1.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是经济运行规则要与国际全面接轨,为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贸易投资机制和市场管理体制,为陕西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制度保障,不断激发外向型经济建设;深化自贸区开放改革试点,逐步推进开放体制创新,积极探索贸易投资自由化,提升贸易投资快捷便利,加快形成内陆改革开放建设的新高地。
  2.统筹门户经济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国家赋予了陕西省引领西部对外开放的使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强化关中平原城市群对外交往的门户功能,我们要用好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发展门户经济要整体谋划,统筹布局,陕西要用好国家建设自贸区的历史机遇,加大陕西开放力度,切实发挥经济联动和互通的门户作用,以创新为驱动力,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以更高的开放层次、更优的营商环境,引领门户经济高质量发展。
  3.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的航空航天技术、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领域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地位,陕西企业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科技的互动互通,加强国家产能合作。
  发展门户经济,拓展陕西各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加强陕西产业深度融合全球供应链的广度,依托陕西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的对外交流平台,深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围绕硬科技产业建设,高起点推动高端产业国际合作,加快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步伐,使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陕西省,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流动经济发展路径。
  1.推动要素市场配置
  促进流动经济发展。流动性是市场经济体系最鲜明的特征,经济的流动实质上就是各种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和融合,充分发挥陕西省开放集聚辐射互动的作用,吸引省外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向陕西省流动集聚,加强各种先进资源要素与陕西省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实现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处于地理核心区位的陕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要素不断加入,陕西省借助相关平台吸引资源要素,通过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如人才新政等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流入;进一步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欧亚经济论坛等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资源要素在陕西汇聚融合。
  2.推动产业生态化建设
  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发展流动经济,主要是各种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促进资源融合创新,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创新物流产业生态化,以物流枢纽为抓手,建设现代综合物流联运体系,以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使人才、技术、资金各类要素高度汇聚,促进各类优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陕西经济更好融入全球,使实体经济真正活跃起来;创新金融要素合理配置机制,引导优质金融要素向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持续提高要素配置质量和经济发展效益;创新人才涵养体系供给,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以良好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陕西逐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陕西根据当前省情,按照以改革促开放、促创新、促发展,确立了以“三个经济”为引领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化枢纽、门户、流动作用,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陕西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杰加快发展“三个经济”为“一带一 路 ”建设贡献陕西力量[J].北方经济,2019,11:11~14
  [2]刘权锋,刘康.陕西:“自贸区”+"三个经济”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J].大陆桥视野,2019,8:36
  [3]张首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构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N].陕西日报, 2019-04-10
  [4]张晓燕聚力“三个经济”构建陕西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N].陕西日报, 2018-05-28
  [5]钱涛,吴溥峰陕西加快“三个经济”发展的再思考[J].陕西发展和改革,2020,6

【篇二】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分享经济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使用权分享”的本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和污染。文章定义了分享经济的概念,多角度分析了分享经济的特征,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挖掘了分享经济蕴含的价值。并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构建和完善参与者权益保障机制、建立与分享经济相匹配的统计体系等对策措施,目的是为解决现实分享经济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价值;策略

   一、分享经济的特征

   1.网络效应下用户与平台互促发展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供给方和需求方为平台用户。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在《网络产业经济学》中提出,“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在这种情况下,分享经济所依靠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中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加,用户从平台中获得和体验的产品和服务也更加优质,而平台运行的边际成本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2.交易对象不断拓展

   分享经济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人们最初参与分享经济的目的是消耗过剩产能、减少浪费,主要交易社会闲置物品。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协同消费理念的提出者RachelBotsman在2010年出版的《What’sMineIsYours》一书中将协同消费模式划分成三个类型,分别为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市场以及协同式生活方式。其中,协同式生活方式是指有相同兴趣的群体之间对时间、空间、技能、资金等虚拟资产的分享。根据划分标准及分享经济实际发展情况,除闲置物品外,碎片时间、盈余资金、知识技能、经验、数据等无形商品也纳入到了分享经济的交易范畴内。

   3.全新的消费理念

   传统模式下的消费主义认为人们消费产品存在“购买产品、使用产品、淘汰旧产品、购买新产品”的过程。分享经济中,消费者对“使用”概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无需占有,仅享受产品及服务价值”的这种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深受现代人的喜爱。在这种消费理念的[导下,消费者们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智、环保、健康。

   4.多种技术支持

   分享经济对网络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不可避免的融合了多种技术,包括手机支付、LBS、大数据分析等。这些技术的成熟为分享经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其中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50185万人,网民使用率为69.4%。由此可见,我国的手机第三方支付手段基本已经成熟,这为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云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也不断的推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

   二、分享经济的价值

   1.转变商业模式

   传统经济以单一重资产模式为主要运营模式,即供应商持有大量固定资产。相比而言,分享经济有轻、重资产两种运营模式。在轻资产模式下,分享经济交易存在三种身份,分别是供给者、需求者以及平台。平台是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和桥,如Airbnb连接了个人房东和住客,网约车连接了私家车和乘客。平台是分享经济的核心,但其本身不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此外,平台无需承担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费用,所有费用均由供应方承担。这种类型的平台投入较小,不占有物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有较高的附加值,属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在重资产模式下,平台拥有双重身份,在原有基础上同时扮演了商品的供给方。如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自建平台,并自行生产大量的自行车投放到市场中。在这种情况下,平台自身拥有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并需承担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费用,属于重资产模式。

   2.创新盈利模式

   在分享经济中,对于供给者来说,出租产品使用权而获得的租金是其主要利润来源。而对于平台来说,其利润获取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向供需双方收取服务费,双方在平台上完成的每一单交易都需向平台交纳一定的服务费用。如Airbnb中的每笔预订会向房东收取3%的服务费,向房客收取6%~12%的服务费。二是在向在平台上投放广告的广告商收取推广费。平台产生的流量是巨大的,这将吸引广告商来此投放广告。二是利用平台资源延伸服务价值。巨大的用户群将会产生巨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可找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及习惯,挖掘出数据背后更有价值的信息,并由此來延伸服务范围,拓宽服务边界。

   3.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交易对象成本之外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交易成本可分为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等。在分享经济中,互联网为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了极大可能,交易对象、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等更容易被获取,信息相对及时、透明、对称。如网约车的出现则可以使司机与乘客实现实时精准匹配,极大的降低了空车行驶的概率,减少了乘客的等待时间。此外,双方可以更加清晰准确的了解对方的信息,降低了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交易的发生,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4.提供社交机会

   参与分享经济活动就不可避免的与他人接触,除了日常交易中的社交行为,分享经济还能使参与者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志同道合的人,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兴趣圈。尤其对于那些有小众群体,分享经济为他们寻找伙伴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如在Airbnb上进行房屋短租,能够结识房东,同时还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JustPark创始人亚历克斯·斯特凡尼在《分享经济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商业的未来》一书中提到,“分享经济通过认识陌生人并扩大他们的社交圈而获得的普遍乐趣。分享经济中的社交活动有助于人们结交新朋友,找到归属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真空。 三、发展分享经济的策略建议

   1.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我国专门的征信政策法律还相对较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尚未形成规定。因此要抓紧围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同时加快民间个人征信机构的发展进程,推进数据共享,促进征信标准、信用评级统。此外,还要对征信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管。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如英国政府建立了面向消费者的个人身份验证系统—GOV.UK验证。消费者在提交个人信息之后,政府将通过移动电话运营商、信用机构:护照办公室、交通管理局等多个机构来核实消费者身份。

   2.建立健全监管体制

   对于政府而言,应首先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明确各经济体的权责问题。同时针对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隐私安全、税收征管方面出现的问题,建立相关的保障性制度规范,给予正常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地位,明确不合法性行为,使得经济活动能有序的进行。同时,应不断调整法律,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分享经济。

   对于企业而言,要配合政府的监管活动,同时在平台制定详细的规则,用以规范平台用户的行为,为分享经济中的具体的交易行为保驾护航;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可建立行业自律协会,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对于用户而言,要积极配合政府的监管活动,积极监督和举报有关不正当行为。

   3.建立与分享经济相匹配的统计体系

   经济统计对于界定和衡量分享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对宏观经济社会的实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统计标准上,要明确行业分类标准和地区标准,以统一标准为原则,兼顾行业、地区之间的差别。同时要适时调整,对于新产生的分享实践要及时的纳入到統计之中;在调查方法上,要充分利用普查手段,全面掌握分享经济发展现状,同时应选择重要领域和地区进行详细调查。分享经济的调查对象应同时兼顾大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使调查数据更加准确、全面在改进核算方法上,应寻求合适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核算,使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实际的反映分享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于难以在技术上进行统计的分享行为,可用广告收益等来衡量其价值。

   参考文献:

   [1]Frenken,K.,J,Schor.Puttingthesharing-

   economyintoperspective[J].EnvironmentalInnovationandSocietalTransitions,2017(23).

   [2]丁那.英国发展分享经济的独特视角[J].电子政务发展前沿,2016(02).

   [3]李怀勇,张贵鹏.基n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01).

   [4]解轶鹏,石玉.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J].国家治理,2017(17).

【篇三】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篇四】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位于该州中部,是江西历史文化名城。自信丰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府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县委的正确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拉动经济增长、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开创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关键词:信丰县;经济发展;报告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9.006  

   近些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府的监督支持下,信丰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使得整个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实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70.69亿元,与2016年相比,同比增长比例为10%;工业增加值为57.01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比例为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4亿元,与2016年相比,同比增长为9.7%;实际利用外资为9843万美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比例为10.4%;出口总额为11875万美元,同比增长比例为10.7%;财政总收入为16.38亿元,同口径增长为11.75%。在2017年赣州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综合评比中,信丰县获得了全市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令人欣慰,与所有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1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服务

   在近几年的发展改革中。信丰县通过招大引优,加快了振兴发展的步伐。单2017年,就争取到355个项目,到位资金45.38亿元。同时,招商引资成果也非常丰硕,信丰县已引进强达电路、五洋洲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整体项目建设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目前已加速推进了大广高速北互通等多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近130亿元。此外,赣深客专信丰段还在建设中,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诸如桃江湿地公园、农夫山泉等已经投入使用或投产。县文化艺术中心、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南大道、南山公园、信雄公路改造也得到了充分落实,这些发展都让信丰县改旧貌、换新颜,以更具活力的气势带动全县人民奔小康。

   2提高工业水平、加快产业发展

   2012年到2017年,信丰县新增企业近70家,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比例为34%,有14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主攻工业、集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至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并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并全面推进工业,至今,开工建设了领创电路、骏达电路等多个项目,竣工或投产了瑞信新能源、文峰电子等多个项目。不断壮大首位产业并出台了相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同时不断完善园区平台,大力开展降成本、优环境的专项活动,出台近100条的惠企政策。此外,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开了全省电子器件产业的基地框架,并启动了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有将近140家企业投产园区建设,在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工业园也成为赣州市第一批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信丰县迎来了很多荣誉,息烽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等,并且还荣获了江西工业三年翻番奖。

   3促进城乡面貌、完善配套设施

   新丰县实行规划先行、建管并重,促进城乡面貌换新颜。目前,县城人口达31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54.8%,这些都是三城两区扩容提质的成果。发展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要迈着前进的走向辉煌,短短的几年时间,新丰县不断找寻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努力使自己迈向新的台阶。如今已完成了社会停车场、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等6个专项规划选址,还编制了花园大桥、三馆两中心等设计方案,同时还实施了体育中心周边的控规编制。针对过去的脏、乱、差现象进行持续整治,充分发挥大群团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开展洁美家庭评比活动,引导群众转变生活陋习,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经过一系列的规划完善后,不断提升了其城市品位,市容市貌也明显有了较大的改观。漫步在新建的桃江湿地公园,可感受到古木参天、优雅秀丽的环境,还可体味到鸟鸣啁啾、盎然生机的活力,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已成为市民在闲暇时游玩娱乐的好去处,既愉悦了心灵又陶冶了情操。此外,还加大了城乡“两违”的整治力度,对出现的违法问题进行了有效遏制。并且,不断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新增32.7公顷绿地,打造新丰新绿城。

   4日益彰显活力、改革重点领域

   新丰县如今还全面完成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绩效工资制以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等改革,共同稳步推进了国企改革和国有非公企业的改革。在行政方面,已投入使用来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并开设了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全面提升行政服务。在改革的同时,当然不忘加快重点领域的全面改革。比如,在交通方面,启动“决战三年、畅通信丰”的工程,顺利完成了S317坪石至安西公路、G105石井至西牛段公路的全面通车,还改造升级了县道并加快推进了乡道双车道拓宽改造等项目;电力方面,完成新建35千伏崇仙变、农网改造增补工程建设以及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了对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水利方面,狠抓小农水项目、除险加固了7座小型病险水库、全面完工了小河、安西等防洪工程;通讯设施方面,新建基站200多个,4G通信网络覆盖率达92%。在优美环境的吸引下,吸引了众多商业投资,新丰县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同时,由于显著提升了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我县还承接了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短短几年时间,引进外资2.73亿美元、引进内资92.12亿元,光超亿元项目就有几十个。

   5改善民生力度、促进和谐稳定

   新丰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民生工程先进县,民生支出累计达28.4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多,农民人均纯收入日益渐丰,如今实现了城镇就业率在96%以上。在满足技术需求的情况下,有力推进地区合作并有效扶持本地企业,积极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协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还为农民提供农业、产业升级报告和技术保障,农业、经济学等专业的教授、博导根据新丰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给予指导,这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还让他们真正明白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此外,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进一步扩大了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让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全面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为他们的养老提供了重要保障。并且还开展了新型保险试点,实现对城乡低保公民的应保尽保。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新丰县加大住房面积的扩建工作,确保县城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对人均月收入在708元以下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行应保尽保。在医疗方面,不断加大对医疗救助的力度,还对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盼,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福利。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不断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秩序进行全面整顿,使其顺利通过国务院驗收组的验收。

   6重视社会事业、共创繁荣景象

   新丰县如今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青山绿水、养人眼目,森林覆盖面广,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花香阵阵、沁人心脾,先后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绿化环境时新丰县最好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近几年,大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改造并扩建新校舍9.4万平方米,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的督导评估。而且,高考成绩也愈加优异,每年送进211和985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多。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了一升三降目标,还被评为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讯别比工作先进些。快速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并成功,承办了全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新建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犁狮、古陂蓆狮等入选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维持和谐安定。重视科学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全面促进政府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整顿工作作风,让人民生活安心、工作顺心、有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昂扬的斗志。

   参考文献

   [1]洪银兴.进入新阶段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7,(5):124-125.

   [2]金碚.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J].区域经济评论,2017,(1):11-18.

   [3]李俊,方鹏骞,陈王涛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费用上涨对我国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7,(1):27-29.

   [4]杨雨滢.信息化社会中及发展探究[J].山西农经,2017,(23):50-50.

【篇五】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要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尤其是在疫情在常态化后,我国还是应该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疫情以来,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下降,许多企业、实体商铺等经营遇到一些困难,期间主要依靠网上消费,扩展线上经济为主要生存手段。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防止“脱实向虚”的倾向。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社会的资本大量逃离实体经济,那么资金就没有进入生产领域,就没有创造社会财富,而是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套利,这不仅会推高资产价格泡沫,更会积累金融风险。这几年,防控金融风险力度加大,更让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提振实体经济需要把金融工作作为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在互联网发展和国内疫情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实体经济循环不畅。为了解决实体经济在经营中的困难,中央有明确的认识,而且在陆续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央行已经连续4次降准,目的正是为了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且银行方面也突出重点,服务民营小微,积极为企业提供信贷及预授信。创新产品,丰富融资。面向小微企业和小微商户的便捷金融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增量、降价、提质、扩面”,让金融的“活水”流入实体经济。
  发达的实体经济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在维持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中坚作用。振兴实体经济,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点,也是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实体经济从业者和企业家应该充满信心。

【篇六】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

  [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产业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体育产业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推进体育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6日

   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也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如今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比如体育健身、体育竞技表演、体育用品等行业迅速崛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体育的影响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影响下,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发现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以使体育产业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足的体育产业经济政策扶持。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过于保守,导致体育与经济相脱节,体育产业经济缺少科学合理的定位,商业开发与经济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结合,使得人们对体育产业经济未形成正确认识,体育产业的核心价值难以体现。我国体育用品尚未从劳动密集型过渡到技术密集型,在品类、质量及包装等方面与国外品牌相比仍存有很大差距。国外体育用品的涌入,对我国体育用品形成很大的冲击。长久以来,我国体育赛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包办,企业在参与体育赛事过程中没有自主权,投入得多,但是得到的获利份额很少,因此其积极性受挫。而且,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方式比较单一、分散,企业在体育产品竞争力提升上存在困难,再加上我国体育产业的管理经营体系还不健全,使得我国体育用品市场不易形成良性竞争。为此,我国结合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政策缺少系统性与有效性,财政投入、信贷及税收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监督,体育场馆开发缺少科学的配套政策,这导致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存在不稳定性,所以体育产业经济政策还有待改进。

   (二)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体育产业市场的支持。但是,我國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没有优化利用当地已有的资源优势,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地方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结构、空间布局不太科学,体育用品与体育竞赛产品的关联度较低,市场集中程度不高,导致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不容易扩大。各种体育产品没有本质区别,缺乏特色,导致体育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体育产业特色发展。此外,体育市场管理缺少产权保障,品牌管理不科学、不到位甚至出现混乱,缺少完善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再加上体育市场复杂多变的局势,导致体育市场内部管理产生很多问题,正常的体育市场秩序无法维持。而且,有些体育企业与商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对体育产品咨询指导不够重视,这样就不能保证良好的体育用品售后服务,使得体育市场深度开发受到阻碍,因而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三)缺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退役的教练员、运动员等。尽管他们很熟悉了解体育行业、体育运动项目,但是缺乏专业的、扎实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知识,不具备较强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技能,对市场运行的规律不熟悉,且不容易发挥自身的作用,导致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无法步入专业化管理的轨道。而且,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时间短,体育市场缺乏具备高素质能力的体育企业家和具有较强营销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且人才培养出现断层现象,这些都不利于体育产业的稳定运营与健康发展。

   (四)体育产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但是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其融资渠道主要集中于国家、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换句话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几乎都来自政府部门。当下,我国体育产业获得的回报率较低,使得政府部门也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体育产业缺少政策引导,使得民间资本不能有效融入,致使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对体育产业的长久发展非常不利。

   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加大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持力度。政策规定是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该对体育产业的性质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体育产业经济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熟悉体育产业市场运营环境,掌握体育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并结合各地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制定与出台科学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政策,特别是优惠政策,实现体育产业企业上市标准的规范化与投入成本的最小化,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要通过有力的政策扶持,构建科学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监督管理体系,对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创设健康有序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及氛围,还要采用合理的体育产业竞争机制,对各种体育产品、体育服务进行标准化管理,适当地调整体育产业税收,实现对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管理。此外,我国还应结合体育企业的运营实况有针对地制定政策,对大中小型体育企业进行有效扶持,鼓励经济效益好的体育企业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促进体育产业不断提升竞争实力。

   (二)优化体育产业市场投资体系,拓展体育产业融资渠道。经济投资是促使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是证券市场与风险投资,依靠国际公司的资金支持。我国应充分发挥体育产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动体育职业俱乐部市场规模的扩大,鼓励俱乐部运用资本运营形式,营造和谐的产权交易氛围,进一步推动风险投资,还要鼓励结构体系成熟、综合实力强的俱乐部上市,不断优化转让部分股权、增资扩股等方法,在引入体育市场资金投入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在拓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方面,我国应吸引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与体育产业展开深入合作,创建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平台,鼓励社会筹资与大众筹资,从而丰富体育产业融资途径,保证体育产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提升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为加快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我国应强化体育产业市场建设。一是要结合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建设如体育人才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基金市场等关键性体育市场,因为这些是影响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因素。二是建设如体育产权市场、体育器材市场及体育信息市场等体育基础市场,对体育旅游行业、体育广告业等产业进行科学开发,使其成为新的体育市场群,进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扩大体育市场规模,使体育产业处于良性竞争环境中,从而确保体育产业市场的高效运行。此外,我国要增加体育产品出口量,形成品牌效应,力争在国际体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还要积极构建多元的、全新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掘体育资源的潜能,以此不断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四)重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应结合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针对性要求。各地区高校应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体育教学目标、理念、方法等进行改革创新,并根据体育产业市场发展趋势,适当地增设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课程,不断调整与优化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体育设备设施加以完善,从不同角度培养社會市场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增加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对他们定期展开系统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能力。此外,各高校要加强与体育人才培训机构、体育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体育产业人才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对他们进行在职资格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能胜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而且,高校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壮大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地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为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应重视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政策扶持、融资渠道、市场化程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体育产业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永.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9(23).

   [2]胡小燕.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8(25).

热门标签:
《关于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关于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六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