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毛泽东传奇》读后感集合3篇 - 读后感 - 无忧范文网~

《毛泽东传奇》读后感集合3篇

时间:2023-03-18 读后感 点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传奇》读后感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泽东传奇》读后感1

  2005年夏天,委团委开展青年读书活动。当我拿到《毛泽东传(1949-1976)》这两本沉甸甸的书时,心里也有一种厚实的感觉。以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我陆陆续续读地读了一遍,感觉这确实是一部好书,一部值得认真读的书,一部反复读都会有收获的书。 

  读传记,特别是读伟人的传记,其实也就是读一本历史。《毛泽东传》这部书,我是当成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这一阶段的历史来读的。一百多万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毛泽东,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充满奋斗和曲折的时代,一页页翻来,如同浏览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结束的旧日历和大事记,收获和感触良多。在知识上,我懂得了许多事件的细节,对新中国最初27年的历史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在情感上,我也受到很大触动,想了许多,包括对传主的认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尝试着仅仅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我在读《毛泽东传》时,有一种情感是贯穿始终的,就是感慨共和国第一、二代建设者的创业之艰辛。经历了旧中国那么多的战乱、那么多的外侮后,新中国诞生之时,所面临的国民经济形势是极其严峻的,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破坏、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1949年的特大自然灾害,更使经济雪上加霜。同历史上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其中重工业下降70%,轻工业下降30%,农业下降25%,粮食总产量仅为1125多亿公斤,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就是在旧中国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在巨大困难面前,共产党人没有畏惧,毛泽东讲了简明有力的三句话:“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表现出通过艰苦努力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以巨大财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仅用了3年时间,就建立起强大的国营经济和低、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超过了建国前最高水平;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实现了“节制资本”和“统制贸易”,为国有资产的迅速积累和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1953-1956年,国民经济比较平稳地实现了向单一公有制和纯计划体制的过渡。之后,毛泽东带领全党开始了一次重大而艰巨的历史性探索,即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走上自己的经济建设道路。可以说,1956年之后的20来年时间,党是怀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而带着对“文革”的痛苦经历、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困惑结束的。

  上述经济史,使我加深了对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理解。以前的观念中,国有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相对应,指的是一种社会公有的经济形式;其次是一个法律概念,指的是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和经营资本享有所有权;再次是一个社会概念,指的是一个个国有企业,社会上的一种普通主体。现在看来,这些认识或者比较肤浅,或者仅仅停留于概念的本身定义,却没有去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为什么如此规模庞大的社会财富成为并称为“全民所有”或者“国有”?我国国有经济的积累和发展历程足以回答这一问题。

  国有经济首先是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的结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过渡时期,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工人阶级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节衣缩食,提前超额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机床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高级合金钢冶炼等,在这一时期内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20多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当时高积累、低消费的发展战略下,工人阶级以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源源不断的创造着社会财富,对国有资产的积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期间涌现了许多艰苦奋斗的工人楷模,铁人王进喜就是其中最响亮的名字,如果没有这样一大批甘于奉献的工人队伍,我国就无法实现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

  国有经济也凝聚着农民阶级的劳动成果。为了快速实现经济腾飞,我国在经济建设起步阶段就确立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战略。为了筹集发展工业的巨额资金投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只有选择农业收入作为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几十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农业税收为各项基本建设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大量粮油副食等基本生活用品由农村供应给城市,大量棉花林木等初级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支援着工业战线,虽然国家也是采取缩小剪刀差的办法,但毕竟还是较多地取之于农民。可见,农民对国有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意义上讲,国有经济又称为“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名副其实的。

  国有经济的创业之难不仅包含条件的艰苦和巨大的付出,也包括在探索之路上遇到的沉重挫折。其一是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冒进思想。空前的生产积极性如果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规划,会造成“生产力暴动”,1959-1961年的困难时期,工人和农民都经历了一次生存的考验。其二是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过多地强调了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而没有充分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过多地强调了对经济主体的约束而忽略了激励机制,国有经济缺乏了充分的活力。以前提及这些挫折,我想到的是沉痛教训,带着痛惜和遗憾的心情;而此刻提及,我感到的是来之不易,带着珍惜和捍卫的想法。

  1976年一位不乏缺点的伟人逝世了,之后两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个人以为,“改革”并不仅是体制的变革、也包括观念的革新,“开放”不仅是对外的沟通、也包括思想的突破)。我国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具备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虽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但却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不仅是量的增加,更表现在质的提升。

  国有资产是前一两代共和国建设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通过十分艰辛的努力创造和积累的,凝聚着他们的激情和血汗。创业之艰,让我更加觉得国有资产的来之不易,更加看重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政治上、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在我看来,也是道义上的、良心上的。作为先辈们的继承者,我们必须精心守护好他们创造的财富,而没有任何理由让其以不正当的方式流入他人腰包。自从决定报考国资委公务员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决心尽力做好国有资产的“守护神”。在工作中,我时而会遇到一些负面因素,比如群众反映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企业领导腐败问题,从他们提供的材料来看,这些问题可能确实是存在的。每当此时,我的心也很痛,我会尽一名普通公务员的所能,将这些情况反映给有关领导,转送给有关部门。

  当然,国有资产不仅要“保值”,更应当谋求“增值”。国资委是一个新机构,而它所从事的事业却是建国以来就开始的,就是为了国有资产的不断创造和积累。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现在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国有资产的积累和增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先辈们是靠着热心和激情去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可仅仅凭着热情,似乎还难以长久地保持国有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还必须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保证;以前,国有经济是在封闭的计划体制下发展,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外的挑战。国有经济要实现竞争环境(而非垄断状态)下的良好发展,需要付出极大的智慧和努力,只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很强的决策能力和很高的管理水平。

  不可否认,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接触市场、研究市场的时间还比较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应对国内外市场开放竞争的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早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探索,并且目前已经较为成功地迈开了步伐,如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化招聘、业绩考核体系和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的建立、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试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等等,都预示着国有企业向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奋力迈进,国有经济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增加。

  我将怀着对国有资产的深厚感情,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和新的形势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国有企业的要求,守护好、发展好先辈们创造的财富。

《毛泽东传奇》读后感2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毛泽东是一位学识渊博、做实事丰富、才华横溢、能诗善书的大学问家,这是他能够成为20世纪的时代伟人和我们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一、博览群书,持之以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从青年起,就刻苦用功,从早到晚,读书不休,而且持之以恒。为了锻炼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专心致志学习和思考的本领,有时他到寂静的山峰上,“静中求学”,有时又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闹中求学”。毛泽东一生与书形影不离。在极为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始终不忘读书。长征路上,他带了两筐书,每到一地还想方设法寻找书报。到陕北后,他在日理万机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尽一切可能,搜寻书籍。转战陕北,别的东西可以不带,但最重要的书籍不能不拿。建国后,他每次外出,书必不可少。他的卧室、床铺、游泳池休息室等,都有书报相伴。毛泽东学问非常渊博,却始终有一种“不满足感”。他除自学外,还特别注意向他人学习,认为凡是有专长的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他每碰到不懂的地方,或是读一些有关的通俗小册子,或查工具书,或请教专家。毛泽东主张“为学之道,先博而后专,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毛泽东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他写了一幅对联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晚年的毛泽东,随着身体的衰老,视力逐渐减弱,学习非常吃力,但他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丝毫未退。1970年,他已近80高龄,仍然学习英语。正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持之以恒,他的精神生活极为丰富,他的头脑就是一个知识宝库。

  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

  毛泽东的一生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创新的一生。学习的本质就是要实事求是,认识规律,寻求真理。他常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要打破迷信”。他说,领导革命必须实事求是;搞科学研究,也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能够自己的脖子长上别人的脑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即使对老师,也不要迷信。应该提倡自由讨论,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人的生命有限,书籍却浩如烟海,所以读书要区别其价值,要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读书求知,主要靠自己,老师不过是块指路牌,其责任事告诉学生向何处去,假如你自己不走的话,就会一辈子停留在指路牌旁边。毛泽东做学问从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而是将质疑、择书、自修与求友相结合。

  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毛泽东在早年求学时,就接受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经世致用”的影响,认为“求学指导,不得不重现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他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他反复强调“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我们应该老老实实的办事,对事物有分析,写文章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为社会服务,必须对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获得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这是在读无字的书。毛泽东走到哪里,除详细调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现实情况外,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写的有关当地的诗文。他的许多著作,就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的所有文章,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写的。

  四、德智统一,文风纯正

  毛泽东做学问非常注重品德。他认为人格的完善和学问的长进都有赖于积累,二者是相统一的过程。毛泽东对于学习,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1942年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首次提出了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两个中心问题,进而提出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建国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文化建设的方针。毛泽东强调,文风和学风、党风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文风的好坏还能反作用于社会。毛泽东的文风体现了他语言的巨大威力,他的许多文章都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文风要求,内容极为丰富真切,文字极为精炼生动活泼,又极富创造性、逻辑性和战斗性。

  作为大学问家的毛泽东,他的学术风格和特点是极为鲜明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建设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宝贵财富。作为当代青年,要把自己造就成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应该向毛泽东那样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

《毛泽东传奇》读后感3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毛泽东的传记很多,而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无疑是其中最完整、最权威、最具思想性的一部作品。通读这部作品,令我受益良多。 

  一、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对于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的学习,可以说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通过书籍、影视作品、专家讲座,我们对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早已是耳熟能详。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对党史全景式叙述的话,那么《毛泽东传》则是从开国领袖的视角、从历史演进的逻辑对党史脉络的系统梳理。传记分“1893——1949”“1949——1976”两部分、83章,全书200余万字。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会议记录、报刊资料,以及同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毛泽东传》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鲜活的党的成长史、文献史。

  二、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概括起来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传记中对于许多重要文献,比如《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的形成历史背景、国内外形势,以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如何研究、集思广益、不断深化的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而贯穿于革命、建设、军事、策略以及党的建设等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工作、分析局势、把握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领袖的为民情怀、坚定信念、精神品格令人肃然起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从领导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他思考、决策重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毛泽东在党内几经沉浮,虽多次受到不平遭遇,但始终坚守信仰、不改初心。他不是行伍出身,却在战争中成长为卓越的军事家,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令人折服。《毛泽东传》值得反复研读。

热门标签:
《《毛泽东传奇》读后感集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毛泽东传奇》读后感集合3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