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 无忧范文网~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时间:2020-03-12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点击: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一):

  情境交融,活教课文

  -----评钱丽英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钱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领入充满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学生在简单、活泼的气氛中,直接“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把学生的认识欲、用心性完全激活了,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优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首先钱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山谷图,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仿佛随着那美丽的蝴蝶来到了台湾迷人的蝴蝶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中。

  在讲到黄蝶谷和彩蝶谷时,又透过动画演示,展现出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和五彩缤纷的彩蝶谷的景象,为了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彩蝶谷的美,钱老师把实物花瓣撒向空中,当五颜六钯带着香气的花瓣缓缓飘落的时候,再多的语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完全在课文中徜徉、留连,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景,体会了课文。

  二、抓住了关键字词,探究美

  钱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透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圈出描述动作的词,然后讨论为什么用“飞过”“穿过”“越过”这三个词,能变换位置使用吗?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这三个词不仅仅具体准确地描绘了蝴蝶的动作,而且又避免了单词的重复。此时钱老师提出,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在用词上下功夫,不能总是用那几个词,由于是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理解。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美

  钱老师十分善于挖掘课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演示完蝴蝶谷的图象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用上比喻句来说一说,学生在优美的情景的启发下,激起了想说的欲望,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语言表达潜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二):

  阅读感悟,让学生个性流淌

  ——《特殊的葬礼》评课

  课文《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透过描述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本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

  一、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用心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周老师透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透过朗读体验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后,周老师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赞美瀑布;紧之后,出示枯竭后的瀑布课件和品读课文相关段落,学生自然产生了失望、悲伤等强烈的情感体验,周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透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构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到达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构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当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两个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在这一课中,周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当堂准备稿子,当一回巴西总统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讲,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真情在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流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激情澎湃,将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环境的忧虑透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课堂上,周老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三):

  在自主合作中探究

  ——评吴老师《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

  一、自主——确定探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育中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吴老师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课始她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准音、读连贯,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群众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1、哪些动物互惠互助?2、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此时,吴老师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体验探究过程。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1、选取最感兴趣的部分合作学习

  《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为了说明“动物的互惠互助”这一搞笑现象,列举了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这三对动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证明。学生对这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现象十分感兴趣。吴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六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并根据本小组的实际状况选取最想探究的部分进行阅读,能够选一对,也能够选多对。这样做,为的是照顾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被老师尊重的幸福。一旦选定学习资料,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全身心投入课文中,或圈圈划划重点词句,或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对这部分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阅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靠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潜力。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以群众的智慧攻克难关。也能够把自己读懂的资料和小组同学分享,其他同学如有同感,则互相补充,如有疑义也可反对、辩论。在此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十分显著,我们在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就应多注意教给

  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合时,更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实,构成共识。例如,有学生对“蜂蜡”一词不理解,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们能够带给参考意见:课后查查有关资料。

  2、选取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商议如何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或有分有合地感情朗读,或有主角分配的小表演,或用声情并茂地介绍……只要是每个学生用心参与的,都就应得到掌声与肯定。这样的展示其实也是其他小组学习课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理解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课文每一部分,但是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因而对本小组以外的学习资料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个性闪亮的色彩。例如,有学生在听“蜜獾与导蜜鸟”研究小组的汇报后,立即发问:“导蜜鸟‘做出特殊的动作’究竟是怎样的动作?”再如,某学生听了“海葵虾与红海葵”研究小组的介绍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红海葵能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海葵虾夹着它就不危险吗?”……当听到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感到无比惊喜,这才是学习啊!这时,吴老师及时保护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课后继续探究。下课后,各小组透过查阅图书、请教老师或上网搜集资料等途径搜集到了其他动物互惠互助的资料,及时摘录或下载下来,并进行交流与展示。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精

  彩的介绍,有剪贴、摘抄本,有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搞笑的网上录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多项潜力得到锻炼与体现,尤其是在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得到体现,语文素养更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四):

  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潜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贴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心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

  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用心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2.全体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用心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就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潜力。

  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

  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

  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

  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

  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进行评价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思考学生的个别差异,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潜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潜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其次,评价要适当注意灵活性。评价指标既要充分思考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思考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当地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同时,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评价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比如评专题研究课,就应紧紧围绕专题进行评价,非专题性的问题能够适当从略。又如,有的课用的是带有实验性质的某种教法,评课时就要围绕该教法的要求来衡量。再如,对较差的课,要多从教学常规方面挖掘一些优点,推荐方面的要求不宜过高;对较好的课,则重点抓住教改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提推荐时要求可高一些,促使教师精益求精。如果评课时不注意评价的策略,则很难取得评课的实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分值得分

  一般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贴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40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

  3对教材理解准确,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潜力。

  5注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6师生关系融洽,有多向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

  语文学科特殊要求7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潜力,提高综合素养。8教学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现文道统一,语言、思维和情感统一。

  9能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贴合语文各部分教学资料的相应要求。

  教学基本功

  10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普通话标准,朗读潜力强。

  11驾驭教学过程的潜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善于点拨、诱导,善于应变。

  12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含板书),目的明确,操作得当,效果明显。

  教学效果13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20

  14学生学习用心性高,能够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见解,乐于参与,敢于创新。

  15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和到应有的发展,从整体上到达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五):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这天,我们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下面我代表第二学习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第一节:黄小伟《将相和》

  亮点一: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黄老师很善于质疑,在上课前让学生说说由题目想明白什么,然后读课题,再质疑,让学生带着质疑展开教学。

  亮点二:黄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体现了新课标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另外,黄老师上课很认真,相信他这种认真教学的态度,必须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下面谈谈我们队黄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的看法。

  1、课堂评价语言不少,但很单一,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掌声在哪里”,我们认为,评价语就应多样且贴合实际的,如:真棒,你真聪明,十分不错等。

  2、重视字词教学但不贴合高年段学情要求。对于生字,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老师还一向追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字不会写的,并且这时下面的学生都表示没有了。你这个时候能够立刻说:“真没有了呀?那老师就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掌握好了。”能够检查他们写一两个难写的。就不用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吧自己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硬跟学生分析一通。

  3、在教学流程中,你先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后年又有一个环节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小标题,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其实,我们认为,如果把这两个环节整合在一齐讲,是不是会更好呢?

  第二节:李丫梅《我为你骄傲》

  亮点一:根据课程四大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房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黎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亮点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最喜欢游戏。李老师活学活用,把钱两天培训老师教的查收游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信心。课中为了巩固词语,也做了听音找词语的游戏,这个方法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用心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谈谈我们对李老师这节课不成熟的看法:

  从教育学的理论看,强调学生的纪律对塑造低年级儿童良好的课堂行为有用心的作用,毕竟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李老师这节课没有强调课堂纪律,很多学生都是伏台的,个别学生交头接耳,老师也没有提醒学生注意。

  第三节:莫美媚《鱼游到了纸上》

  亮点一:莫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去发现南都难写易错的字,并且个别重点指导书写,贴合学段要求。

  亮点二:莫老师的教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善于激励学生,充

  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表扬语言多样,如你真聪明,你真勇敢等。昨日为校长说听了我们的课,有一个小遗憾,就是没有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概括文章主要资料,还个性给我们举了《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案例。但是,这天听了莫老师的课,我想魏校长肯定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莫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根据板书,不离文本,概括出主要资料:一个聋哑人,一年来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静静地看金鱼,他画得一丝不苟,画出来的金鱼栩栩如生。我们认为,这种教法就是莫老师这一节课最大的亮点,我们发出欣赏。

  至于不足,我们认为有一点便是莫老师上课时声音很洪亮,吐字清晰,但缺少一点亲和力。如果多一点亲和力,那你这一节课就真的很成功了。

  以上便是我们第二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的看法,仅供大家分享与探讨,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六):

  看了罗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状况,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就应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罗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1、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资料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搞笑。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情绪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能够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潜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思考。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3、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理解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潜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务必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罗教师用心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资料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状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潜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搞笑。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情绪;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资料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能够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

  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忙他们思考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思考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忙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罗老师的《匆匆》一课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难得的好课。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七):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述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样想呢?”生答“我必须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透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透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潜力、感悟潜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一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立刻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

  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透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资料,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述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四.重视方法指导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借助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独到的优势,但学生阅读文本还是要回归课本中来,近距离接触,或许效果更好。

  2、可适当添加小练笔。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八):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这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能够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那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十分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那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就应常回家看看!就应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但是,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必须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那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到达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这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这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读音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在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潜力的培养。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潜力训练。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到达了这一要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能够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如,教学“天每一天升高一丈,地每一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构成了强烈的比较,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之后,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还有几点推荐与大家一齐商榷:

  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能够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用心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潜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想起叶老以前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期盼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期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九):

  评《村晚》

  这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板画激趣、读中自悟、画中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仅学得简单,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一、以画激趣,唤起情趣

  教学开始,学生自读古诗,根据大意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一幅村晚的简笔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作者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五次,使全体学生真正读通课文,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头晃脑仿佛就置身于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人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在学古诗时,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词语。如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无腔、信口”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

  四、画中延伸,体验成功

  在实践环节,老师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齐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们各个都画得十分认真,十分用心。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资料,又让学生在边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潜力,积累了语言。学生兴致都很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十):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这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透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资料;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立刻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潜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十一):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更有着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特点。周海伟老师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到达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真正的目的。周海伟老师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文章的字词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字词反复品味,才能较好地领会思想资料,从而到达提高思想素质的目的。周海伟老师在字词教学中注意透过对学生识字组词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初读课文时周海伟老师让学生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中哪一个词与题目最密切?周海伟老师抓住了学生提出的劝告一词学习生字“劝”和劝告的意思,进而深入问一句:“围绕劝告你最想提哪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了教育。周海伟老师把握字词的好处,掌握好时机,灵活多样地寓教育与字词训练中,长此下去势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资料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

  能发挥课文教学的基础作用。例如《亡羊补牢》一文中,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劝告?怎样劝告?结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就应听从别人的劝告。又如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从哪一个词能够看出养羊人后悔?他会怎样想?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同桌表演从中受到教育。总而言之,周海伟老师针对不同的课文资料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田。

  总之,语文和思品学科的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展现语文人文价值。它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因此,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与一体,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十二):

  评课稿

  老师们:

  上午好!我校2007年秋季群众备课暨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在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用心参与下如期举行了,圆满结束了。这天上午由我代表评委们对语文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只能说是对这次活动一个小结。因为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许多的学习,所以,在老师们面前说评课,我感觉似乎有点班门弄斧。在那里,我把我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大家共同来研讨。

  这次活动给我和评委们的感受是:感动和期望。各备课组的群众荣誉感和在新理念新课程呼唤中产生的新课堂,使这次展示活动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美国著教育家哈佛大学的兰本达教授说过:“必须的教学方法构成相应的思想体系。”这天的课程改革就是使教育教学与时倶进的重大举措,它为我们带给了在广阔的视野中重新认识教学的机遇和环境,让我们有机会认真思索一下:过去的教学是怎样确定目标,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和社会发展一致;所教学生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课程改革涉及到的几个变化给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培养目标的改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基本程序是:铺垫——导入——讲授——巩固——小结。这种教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用极其有效的速度向学生传授新知识,透过超多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和构成技能,技巧。它强调的是如何教学生,如何训练学生,有很多的教师中心色彩,是教师在教教材。而课程改革中的新课堂教学程序是探究——实践——自主;它强调的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来教;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这次拿出来展示的课在这方面都有体现。一年级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虽然是一节识字课,但谢老师不光教孩子们学会了生字,认识了很多词语,还让孩子们学习了这些生词后,在超市里买东西时能分辨出哪些物品是食品,哪些是生活用品哪些是学习用品。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潜力。可惜在那里我要说一个不足的地方,因为语文学习不能脱离文本。在生字的后面有一篇小短文,这篇小短文,不光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了后明白“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二年级的《识字七》,让同学们懂得了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三年级《秋天的雨》透过学生欣赏,感悟秋天的美景,懂得了要热爱大自然。四年级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五年级的《鲸》,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

  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

  学,学科学的兴趣。还有六年级的《学弈》它是一篇文言文,殷老师不仅仅详细地指导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学了这一课后明白了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因为我国是一个礼貌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美德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这些大多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学习它就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弈》这篇文章就让学生明白了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新课程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强调课程资料与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取和组织课程资料的基本尺度之主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透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去体验,获得超多的直接经验。自主地构建知识,构成概念,掌握技能。使之拥有一种科学的态度,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有一种不懈的追求,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在一年级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上体现得比较好。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开篇就让学生说说平时喜欢逛超市吗?在超市里买东西怎样方便。让学生在没有附加条件的基础上自由地、大胆地说,学生十分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还有在学生认读生字时,谢老师问学生你以前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字,是怎样认识的。有的学生说在报纸上看到过,有的说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有的说在吃的食品袋上见过,而且都是爸爸,妈妈教的。这样让学生明白了识字的方法很多,不光从课本上能够学到汉字,还能够

  在生活中识字,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在生活中存在。四年级谭丛军老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在这方面也体现得较好。在展示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时,选用的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谈谈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构成了概念。

  二、育人模式的改变。新教材的改头换面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为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从资料的选取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生动搞笑,贴近了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传统课程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在教师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而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单纯的训练题撤了,配套的教参没了,但几乎每一课都有“议一议”栏目,一方面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回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条理化、系统化,运用或重组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成份。每一课后都有拓展延伸。所以教师除了拓展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务必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资料,才能上好课。这次展示活动中,程红老师的《鲸》这一课,在讲到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分主角演一演须鲸、齿鲸的吃食状况;舒素晴老师在教学生读儿歌时,让学生边读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这样就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知识,使课堂生动搞笑。但是,语文课虽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本色。弱化了“双基”就使语文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知识和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是落实双基的关键。“知识与技能”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基础与衬托。舍去“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能过多地安排活动,为了“秀”出精彩的语文课,体现学科渗透,有的教师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资料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有时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时会过分依靠辅助教学工具。像熊容老师在让学生配乐、配着画面朗读课文时,学生是在迎合课件,这样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开放要有个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语文课就就应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味道,立足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指向。殷丽志老师的《学弈》这一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相信她的这一节课必须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实”,是新课标下的真实课堂,真正做到了在新理念新课标下“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落到了实处,既注重了双基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潜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个性是很好地做到了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资料。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殷老师运用了超多的文言句子。而且这些文言句子都是学生以前积累、运用里学过的

  名言警句,并不陌生。比如开头导入,引用孟子的警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她又用了“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还有她的板书设计也很巧妙,也是用的文言形式。“专心致志者,则学有所成;心不在焉者,一事无成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殷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说明她在备课时很花了一番心思。这样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浓浓的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就应是师生平等地交流。要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命存在,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其实,不止课文,我们教师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目光、微笑、举手投足,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会心的目光,经常看到老师和蔼的微笑,经常看到教师得体的动作手势,教师对学生亲切的关怀就蕴含在里面,它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融为一体的。在这次的展示课中,我在这六位老师身上都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像谢俊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熊容老师那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语言,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始终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状况。舒素晴老师整节课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正是她的激情飞扬,所以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热情高涨。而这种活跃不是教师预设的,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引领下真实生成的,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长出来的。在学生编儿歌时,因为舒老师指导

  他们读得好。把儿歌读通了,所以编起儿歌来都能学着课文那样编得很好。这样也让学生各尽所能,有了一种成就感。语文课就是要这样读得呱呱叫,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的“语”字。殷丽志老师在课堂上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构建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更让我感动了。课前的谈话,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过渡的语言都恰到好处。例如,当学生在对照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遇到困难时她是这样说的“就让我们当回打虎英雄,齐心协力来干掉这两只拦路虎吧!成功的路总是艰难而曲折的。”,“看,拦路虎虽然被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第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她又说“第一只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让我们乘胜追击第二只吧!”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她是请学生当当小侦探,当当小福尔摩斯,当问题解决了后,她又说:“咱们共同度过了难关,最后就要迎来胜利的曙光啦!谁愿意做光明使者,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从殷老师这些丰富的言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蔼、睿智、风趣的殷老师。在这点上,谭丛

  军老师、程红老师相对来说就做得比较弱一点。教师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提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有价值。谢俊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口头语多了一点,像“愿不愿意”“好吗”“想明白吗”这一类的语言频频出现。在教给学生几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时,殷老师并不是生硬地将几种学习方法直接写在黑板上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总结出来的,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的。在指导诵读文言文时,殷老师一遍又一遍有层次地读,注意捕捉适宜的时机激励评价学生。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帮忙学生,使学生由不会到会。这样动态、生成的过程才是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课程改革理念让我们教师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彻底地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实现自身主角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泛泛讲解,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可忽视。在学生理解肤浅处,思维矛盾处,理解偏差处应给予恰当地点拨引导。例如:熊蓉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然后让学生互评,学生不明白该怎样来评价,只能说:“读得有一点点感情”,“有一点点没有读好”,“有一点点感情没读出来”这样的评价是苍白的,这时候老师要给予引导,什么地方,哪个词就应怎样读,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比如:读“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要读得轻柔、缓慢,仿佛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画面,边读边展开联想。读出枫叶慢慢随风飘落的感觉。这样具体地加以点拨,在后面的学生互评中,我想他们就应明白怎样来正确评价,自己在朗读时明白就应怎样才能读好。个性是熊蓉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那么优美的语言,如果能够多范读一点,那该多好啊!还有舒素晴老师的这一节课,在学生编儿歌时,第一个学生编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句末的押韵,老师也应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明白

  :为了朗读时能琅琅上口,一般诗歌的每一句最后的一个字的韵母读音都相似,这样叫押韵,编出来的儿歌才好听。因此,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是一种帮忙,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巧妙点拨中让学生深思、顿悟。当能够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时,必须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当能够分辨出优劣时,必须要引导学生透过比较分清好坏,当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时,必须要将其善意引导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一项核心任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两种:理解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都有其存在的

  价值,相辅相成,新课程要求恰当处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概排斥理解性学习。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掌握和理解,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调的记忆,遏制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理解性学习,更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透过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次的展示课中,虽然都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学生的主体性,但仍有走过堂的现象。如: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在学生刚开始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时,没有一分钟,这么多生字学生就会认了,这可能吗?程红老师的《鲸》一课,开始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也是没有一分钟学生就看完了,而且还十分准确地找出了答案。在提示学法后,分组选学课文余下的资料,学生选学时间也太短,学生也没有互相讨论的时间,就匆忙汇报学习状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和关爱,从而受到鞭策、激励、感化、指导和推荐,从而构成一种用心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简单、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大脑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插上了翅膀,独具个性的理解就会层出不穷。

  以上这些是我结合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谈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初浅体会,让我们一齐来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们,让我们一齐努力,一齐学习,一齐成长吧!

热门标签: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